華為日本高薪招聘帶來的活力
2017/11/15
村山宏:中國媒體報道了華為技術日本法人以40萬日元的高薪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新聞。日本人對華為給應屆畢業生開出比日本企業多近一倍的工資感到震驚,但中國反而有人吃驚地表示「日本企業的工資真低啊」。因為在日本無論文科還是理科,應屆畢業生的工資基本都相同,而在中國,技術人員工資高是普遍現象。如果高薪錄用理科學生的情況得到普及,被認為正在「遠離理科」的日本也會發生變化。
![]() |
筆者查看了華為技術在日本招聘求職網站「Rikunabi 2018」上發佈的招聘要求。華為日本法人以即將大學畢業和研究生畢業的學生為對象,招聘「通信網路工程師」和「終端測試工程師」等4種職位,大學畢業的月薪為40萬1000日元,研究生畢業為43萬日元。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應屆畢業生薪資調查(2016年)顯示,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工資為20萬3400日元,華為開出的應屆畢業生工資約為日本企業的2倍。
中國理工科專業工資高
Rikunabi公開的索尼2016年給大學畢業生開的實際月薪為21萬8000日元,碩士畢業生為25萬1000日元,與之相比,華為的工資也明顯高得多。日本的年輕人對這個非同尋常的金額感到震驚,在網上展開了熱烈討論。最近,新華社旗下的「參考消息網」報道了華為日本法人給應屆畢業生開的工資等,在中國也引發了話題。對於中國的代表性全球企業的這種「壯舉」,中國人似乎非常感興趣。
不過,中國人在網上發表的評論中還有類似於「40萬日元很高嗎?」、「日本的工資真低啊」之類的話。可能因為中國IT(資訊技術)技術人員的工資普遍很高,所以從日本的物價水準來看覺得比較低。來看一下《南方都市報》報道的調查公司「麥可思研究院」對大學應屆畢業生工作半年後各行業的工資(2016年)進行調查的結果。排名第一位的是「網路開發及應用」,為5679元,第二位是「電腦與數據處理」,為5636元。
![]() |
騰訊總部 |
「經營管理」職務的工資只有4971元。麥可思調查的平均工資為4376元,從調查中可以看出,IT相關技術人員的工資要比其他職業高很多。中國人覺得,IT技術人員的應屆畢業生工資比文科生高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在日本的大企業中,只要是應屆畢業生,無論哪個行業工資基本都差不多,文科和理科的應屆畢業生工資一般不會相差太多。
日本人大多都覺得新人要通過進公司後的員工培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人才,容易出現認為新人的工資水準一樣也無所謂的想法。而中國與美國一樣,是根據專業性決定工資的。更準確地説,在中國跳槽是普遍現象,IT技術人員等當紅職業如果不給開出高工資,新人也可能會被其他公司挖走。在中國,理工科學生是企業爭搶的對象,理工科專業容易吸引優秀學生。
理工科在日本難有工資優勢
在日本,雖然20多歲時各行業的薪水都差不多,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差距會越來越大。日本厚生勞動省以所有年齡層為對象實施的工資調查(2016年)顯示,排在月薪排行榜前列的依次是飛行員(149萬日元)、律師(48萬日元)、註冊會計師和註冊稅務師(46萬日元)、房地産估價師(43萬日元),超過了自然科學研究員(39萬日元)、系統工程師(33萬日元)和程式員(26萬日元)。除醫生和大學教授(理工科)外,文科職業的工資更高一些。
雖然不會憑藉工資的高低來選擇職業,但在日本選擇理工科職業容易在金錢方面佔不到優勢似乎是事實。日本的金融機構為擴大金融衍生品業務大量錄用理工科學生,也讓日本製造業感到了危機感。之前,日本媒體指出高考學生在填大學升學志願時不選擇理工科的情況,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在日本社會理工科人才的工資和待遇不一定好。
![]() |
還有不少日本製造業的很多董事都是文科畢業。即使企業內的研究人員辛苦實現了世界級的發明和發現,也沒有體現到個人報酬中。憑藉開發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為獲得相應的發明費用,就起訴了開發時就職的日亞化學工業。開發記憶卡的舛岡富士雄對老東家東芝提起專利訴訟的事例也令人記憶猶新。
如果不改變理工科人才的待遇,無論怎麼提倡創新也很難取得成果。90年代歐美金融機構登陸日本,用高薪吸引了人才。最終,日本的金融機構也提高了工資。這次輪到中國了。不僅是華為,很多中國企業都在用高薪挖日本的技術人員。如果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製造業高薪錄用日本技術人員,其他技術人員的工資應該也會上漲。
中國的不足
中國企業在日本高薪錄用理工科人才,在日本社會很容易指責會導致人才和技術外流,但對日本來説並不全是壞事。因為隨著中國企業高薪錄用人才,日本的技術人員和理工科人才的工資將上漲,如果能由此改變學生遠離理工科的現象就是好事。目前感覺日本在IT産業方面落後於中美,如果理工科人才能幹勁十足地工作,在日本社會掀起創新和創業熱潮或許就更好了。
最後再説句多餘的話。在中國,律師和會計師等文職工作的工資相對來説要比日本和美國低。這會妨礙社會整體的發展。因為這産生了制度設計、法治主義和企業會計不穩定、權利難以得到維護的社會結構。如果個人和企業辛苦開發的商品輕易就被複製,也難以推動創新。文科和理工科想取得平衡並不是件容易事……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