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打朝鮮嗎?

2018/01/25


      秋田浩之:由於朝韓舉行對話,期待打開朝鮮危機局面的氛圍逐步出現。朝鮮在表面上似乎也暫時克制了挑釁。

     

      但遺憾的是,這或許只是短暫的寧靜。原因是朝鮮並不打算放棄核導開發。可以預見,在2月下旬平昌冬奧會結束後,危機將再次升溫。

         

   

      據美國政府內部的分析,朝鮮可能在2018年內完成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屆時危機將迎來重大局面。

      

      川普政權目前有兩個選項。一是遏制政策,即暫且放棄讓朝鮮廢除洲際彈道導彈,而是通過軍事施壓不讓其使用。另一個則是不惜先發制人的打擊,以徹底摘除來自朝鮮的威脅。

  

      圍繞到底選擇哪一條路線,美國安全保障相關人士展開了激烈討論。其走向或將為預測美國政府將如何應對帶來啟示。

   

      關於朝鮮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我在華盛頓聽取了川普政權內部與外部相關人士的意見。結果發現,反對動武派和贊成動武派各佔一半,兩派激烈對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參與美國政府內部討論的美國安保專家的話,他表示「圍繞先發制人的對朝動武,贊成聲和反對聲參半。無法預測哪一方將獲勝」。

  

      反對動武派主張戰爭的成本太高,而且無法獲得與成本相符的結果。主要的見解如下:

   

      ▼ 朝鮮的核設施位於地下,導彈也是移動式的,難以確定位置。

  

      ▼ 即使發現了核武和導彈,如果發動空襲,朝鮮將激烈反抗,引發全面戰爭。

  

      ▼ 據推算,如果陷入全面戰爭,在南韓國內將出現數萬至數十萬的死傷者。南韓不會同意這樣的作戰計劃,不能不顧可能成為戰場的南韓的反對對朝開戰。

  

      熟悉該問題的前美國政府高官表示「如果是3年前,全面戰爭或許還會成為選項。但是現在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朝鮮還可能將核導彈用於日韓兩國」。

  

      因此,該高官提倡的是如上文所提及的,徹底實施對朝遏制政策,不讓朝鮮使用核武。具體方法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應反覆警告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如果對美國和其同盟國使用核武,必將遭到美國的核報復」。為了讓朝鮮認識到美國並非虛張聲勢,應該比現在更加頻繁地派搭載核武的轟炸機和潛艇前往東北亞。

  

      也就是説,通過美國強大的核戰力施壓,來遏制朝鮮的行動,封鎖核導的威脅。

  

    對此,認為不應將武力攻擊排除在外的人認為,軍事行動的成本並不像反對派所説的那樣巨大,應該能夠實施攻擊。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國防部智囊的如下分析:

   

    ▼ 由於多年的情報收集,美軍已經掌握朝鮮主要導彈設施的位置。移動式導彈發射架的行動也能通過通信監聽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追蹤。

    

    ▼ 「南韓國內出現數萬~數十萬死傷者」這一估算是1990年代中期的産物。之後,美軍的能力顯著提高。或許應該能夠在産生大量犧牲者之前摧毀朝鮮軍隊。

  

    ▼ 南韓一直在各地的地下設置避難所,並進行避難訓練。與1990年代相比,已具備能承受朝鮮軍隊火炮和導彈攻擊的社會體制。

     


 

   秋田浩之的其他文章

 

  日本在朝鮮問題上最糟糕的局面有兩個  

 

  「大象」對「龍」動怒的結果

  

  阻止朝鮮核武裝有盲點

 

  東南亞希望日本這樣制衡中國?   

    

  朝鮮給國際社會出的一道難題

  

  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三種劇情

 

  這一次,美國真的要動手了嗎?

   

  東北亞面臨的可悲現實

         

  川普對華態度突然轉向有背後危機

          

  該如何避免巨熊俄羅斯失控?

           

  從日本出雲號為美國航母護航看到的

        

  阻止朝鮮的「秘密武器」是否存在? 

          

  美國打擊敘利亞是一劑無處方的猛藥

          

  變化中的川普中國觀

    在這些贊同攻擊的言論背後存在一種擔憂,即一旦允許朝鮮擁有洲際彈道導彈,朝鮮將迅速變得強硬,從而難以控制。一位美國前高官就擔憂的認為,「如果擁有了洲際彈道導彈,朝鮮將認為美國已經無法對自己出手,或將在所有層面加強軍事挑釁。還可以考慮對日韓發動恐怖襲擊和有限攻擊,以迫使美軍撤軍。如果縱容這種事態,日美和美韓同盟也將隨之瓦解」。

    此外,更有很多擔憂的意見認為,朝鮮可能向其他國家出口核導彈技術和零部件。實際上,朝鮮此前曾有向敘利亞提供核技術的「前科」。

 

    如果朝鮮不顧一切的實施核導彈的開發,川普政權將傾向於哪條路線呢?關鍵是2個變數。

 

    其一是川普重要親信的意見偏向於哪一方。目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國務卿蒂勒森將重心放在和平解決上,但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分析稱,「朝鮮無法遏制」,採取了存在微妙差異的立場。

 

    另一個變數則是川普本身怎麼考慮。當然,這將是決定性因素,但我在華盛頓遇到的所有人都異口同聲「他(川普本人)也難以預測」。

 

    只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川普也不會拋棄「美國第一」的思路。

 

    此前,20個國家的外長齊聚加拿大,倡導在朝鮮問題上展開合作。但是,川普在最終做出決斷時,或將最優先考慮如何才能保證美國的安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