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朝鮮核武裝有盲點
2017/10/13
秋田浩之:星星火種如若被點燃,最終可能燃遍整座大山。當前的朝鮮危機似乎正處在這種狀況下。
為撲滅朝鮮的核火種,國際社會正在收緊包圍圈。然而,令人擔心的是,萬一措施失敗,到了無法阻止朝鮮完成核武裝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目前國際社會似乎還沒開始討論這一情況。
如果能實現讓朝鮮棄核,自然沒有討論的必要。但遺憾的是,現實中面臨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情形。
![]() |
9月11日的聯合國制裁決議得到切實執行的話,朝鮮的石油進口將減少約3成。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就此罷手的徵兆。看來是打算在石油儲備見底之前反覆進行核導試驗,最終完成能打到美國本土的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
美國國會不斷噴湧出對使用外交手段解決的悲觀論調。美國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9月28日舉行聽證會,傳喚了負責亞洲政策的國務院代理助卿董雲裳(負責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事務),在追問朝鮮政策時出現了下述情況。
「將與中國合作,繼續加強制裁」,對於董雲裳的這一解釋,議員們並不認可,質疑「我認為照此下去,即便是6個月後,甚至18個月後,他們也不會停止核開發」。
這一質疑並非胡攪蠻纏。在聽證會之前,美國情報機構就悄悄地向議員們透露了靠制裁很難讓朝鮮棄核的預測。
利比亞前領導人格達費放棄核武的結局是政權垮臺、性命丟失。為避免重演這一悲劇,朝鮮無論遭受怎樣的制裁都不會放棄核武裝。
美國總統川普也於10月1日在推特上抱怨美朝談判是「浪費時間」。
即便這樣,美國政府也不會馬上就拋棄通過外交手段實現朝鮮無核化的目標。因為不僅是國務卿蒂勒森,作為前將軍的國防部長馬蒂斯和白宮幕僚長凱利也強烈支援外交路線。原因是他們都體驗過戰爭的殘酷。尤其是凱利,其參軍的兒子正是在阿富汗戰爭中失去了生命。
據接觸美國政府的安保問題專家透露,國防部長馬蒂斯每天都會和國務卿蒂勒森通電話數次,在朝鮮政策等問題上保持合作。他還在巴勒斯坦問題上説服了川普,使其撤回了容易導致戰爭的強硬政策。
但問題在於,到了無論使出怎樣的外交手段也不奏效,而朝鮮卻完成了核導彈部署時,國際社會該怎麼辦?
根據美國主要情報機構——國防情報局(DIA)的最新分析,朝鮮最多已經擁有60枚核彈,並生産可以安裝到彈道導彈上的小型核彈頭。預計2018年就將部署裝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能到達日韓的核導彈也可能正在接近完成。
事已至此,國際社會不僅要盡最大努力讓朝鮮「不擁有」核武器,還要抓緊想辦法使在其擁有之後也「不使用」核武器。
美國部分人士提出的方案是,承認朝鮮擁有核彈頭,作為交換條件,將其置於某種管理之下。在上屆歐巴馬政府中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萊斯、擔任國家情報總監的克拉珀提倡這一方案。似乎設想的是朝鮮同意接受國際組織的核查等。
但這一方案不僅存在諸多問題,而且也非常危險。如果不斷地退讓並最終承認朝鮮擁核,將會出現許多效倣的國家,導致禁止核武裝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體制崩潰。實際上9月8日公佈的南韓輿論調查中,贊成擁核的人數就超過了6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