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走向「DNA」的碰撞

2018/02/23


  秋田浩之:乍一看去,中美關係似乎暫時回歸平靜。雖然對中美的鉅額貿易逆差感到不滿,不過美國總統川普並未露骨地「敲打」中國。

  

  川普在推特上稱讚習近平是「值得信賴的偉大領袖」。這一切似乎都是為了以在朝鮮問題上獲得中國的合作為優先。

    

  

  但追蹤白宮、美國國防部和美軍核心高層的行動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如同從地下湧出的岩漿,對於愈發強大的中國的警惕感正在美國逐步擴散。

 

  1月上旬,我在華盛頓的哈德森研究所有幸參加了有關印度太平洋局勢的討論會。出席會議的包括該研究所的安保、經濟領域專家以及前美國政府高官等。在和他們進行的討論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於中國「一帶一路」構想流露出的警惕感。

  

  「一帶一路」是指在中國主導下構築亞洲至歐洲的海陸基礎設施的計劃。中國已經投入了鉅額資金,正在推進陸路和港口建設。

 

  「一帶一路」構想一旦完成,在經濟和外交層面,中國的勢力範圍將覆蓋印度太平洋地域。出於這種擔憂,在哈德森研究所的會議上,與會者圍繞美國及同盟國應如何應對交換了意見。

  

川普在中國訪問時與習近平出席晚宴(2017年11月9日,人民大會堂,KYODO)

 

  實際上,在川普政權的「後院」類似的討論也悄然出現。據知情的美國安保專家透露,最近出現了這樣的動向。

 

  從川普結束亞洲之行返回美國的2017年11月下旬開始到年底,白宮多次召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秘密召開重要會議。

 

  據稱會議的主題是如何對抗通過「一帶一路」擴大影響力的中國。作為解決方案,正式確定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還通過了匯總具體對策的文件。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原本由安倍政權提出,被川普借用。白宮匯總的文件屬於機密,不過據稱大體框架有以下3點。

 

  ▼與同盟國和友好國攜手,在東海和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開展行動,以避免基於法律的自由秩序被破壞。

 

  ▼為此,日美澳與印度分頭強化海上巡邏。此外還為其他沿岸國家的海上警備組織提供支援,幫助其保護自己的海域。

 

  ▼為了控制從亞洲到中東的海上通道,日美澳印等國將提供支援,在位於要衝的東南亞、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灣建設港口。

    

   秋田浩之的其他文章

 

  美國會打朝鮮嗎?

 

 日本在朝鮮問題上最糟糕的局面有兩 個  

 

  「大象」對「龍」動怒的結果

  

  阻止朝鮮核武裝有盲點

 

  東南亞希望日本這樣制衡中國?   

    

  朝鮮給國際社會出的一道難題

  

  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三種劇情

 

  這一次,美國真的要動手了嗎?

   

  東北亞面臨的可悲現實

         

  川普對華態度突然轉向有背後危機

          

  該如何避免巨熊俄羅斯失控?

           

  從日本出雲號為美國航母護航看到的

        

  阻止朝鮮的「秘密武器」是否存在? 

          

  美國打擊敘利亞是一劑無處方的猛藥

          

  作為川普政權支柱的國防部長馬蒂斯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主導制定了這一戰略。

 

  美國國防部的重要智囊團成員解釋他們的擔憂,稱「中國在去年秋季的十九大上表示中國將在2049年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一帶一路構想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中國正式對由美國佔優的秩序發起挑戰」。

 

  嚴厲的對華觀不僅反映在印度太平洋戰略上,還開始反映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從2017年底開始,川普政權相繼公佈了國家安全保障、國防和核戰略。

 

   其中,中國與俄羅斯一樣被稱為「變更現狀的勢力」,並且被定位為威脅當前秩序的國家,在戰略上等同於敵對國。

  

  筆者在與美國政府內外的戰略家們交談時所感受到的是,對華觀嚴厲並非是政策上的原因,而是他們不能允許出現超越自己國家的競爭對手,即所謂超級大國的生存本能。

 

  與人類一樣,國家也有札根於多年歷史與文化的DNA。美國的DNA主要是向西擴大勢力範圍的本能。美國人的祖先在1620年從歐洲乘著五月花號,幾經週折才踏上了美國的東海岸。

  

  美國人從那裏「開拓」至西海岸,並進一步拓展到太平洋。19世紀吞併夏威夷,不久統治了菲律賓。1941年與日本發生衝突,日美戰爭爆發。現在這種本能正被崛起的中國所喚醒。

  

  然而中國也有自己獨特的DNA。那就是在周邊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朝貢圈),並將其包裹起來。萬里長城就是最好的證明。可以説,中國積極推動實現一帶一路構想,正是隨著國力的增強,其基因再次活躍起來的表現。

  

  儘管如此,很難想像中美會不惜冒開戰風險立刻全面對抗。這是因為雙方在經濟上緊密相連,而且必須在朝鮮問題等方面進行合作。

 

  從長遠來看,中美DNA的衝突將會加強,中美關係會逐漸冷卻,充滿緊張。中美兩國攻防的風浪也將湧向亞洲各國,日本也不例外。

  

  安倍政權2017年以來一直展現出支援中國「一帶一路」構想的姿態。儘管是為了改善中日關係,可如果不謹慎行事,日美之間會生出嫌隙,整個亞洲也會變得不穩定。圍繞對華政策,日美的政策調整已進入到極為重要的階段。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