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與安倍:探尋「共鬥」中國?

2018/06/25


編者按:日經中文網日前推出「世界領導人與安倍的距離」系列後,獲得讀者好評。應讀者要求刊登該系列的續,分3次介紹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世界其他領導人的關係,這次介紹印度總理莫迪與安倍的關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3歲)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67歲)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安倍是前日本首相的外孫、出生於政治世家,莫迪出生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貧困家庭。但兩人分別提出「安倍經濟學」、「莫迪經濟學」等口號,提高凝聚力的政治手法也很相似。對於安倍來説,莫迪是一位和自己一樣推崇戰略外交、意氣相投的外國領導人。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印度總理莫迪2017年9月14日在甘地訥格爾舉行會談

     

  「雖然雙邊關係也十分重要,不過希望把視野擴大到其他地區,坦率交換意見」,2017年9月,在莫迪家鄉古吉拉特邦舉行的晚宴上,安倍與莫迪在桌上展開了世界地圖。

   

  安倍訪印的小插曲

  

  在晚宴上,安倍介紹了其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莫迪也闡述了自身重視與東亞合作的「東進(Act East)」戰略,確認了雙方外交戰略的親和性。

 

  在晚宴之前的歡迎儀式上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莫迪請安倍乘坐的是印方準備的敞篷汽車 。而在此之前,安倍的警衛曾向其彙報稱「印度方面詢問可不可以乘坐敞篷汽車,由於擔心遭到狙擊,拒絕了這一提議」。

  

    

  但當時安倍面前只有敞篷汽車,「為了莫迪的面子,我只能坐」,安倍説服了警衛,乘上了敞篷汽車。最終9公里長的檢閱平安無事。

  

  安倍與莫迪的首次會晤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07年4月。時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莫迪訪問日本,與第1次擔任日本首相的安倍舉行會談。

 

  安倍演講贏得掌聲 

 

  有一個令安倍難忘的場面。2007年8月,安倍應印度方面的邀請在印度國會發表演講。當安倍説到「我堅信日印關係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雙邊關係」時,會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安倍在題為「兩片海洋的交集」的演講中呼籲面對太平洋的日本與面對印度洋的印度強化合作。可以説,這就是當今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的原型。與日本的準同盟國澳大利亞等不同,安倍認為印度是為數不多與日本一樣能感受到「中國直接威脅」的國家。自那以後,安倍每當談及印度都會提起那次在印度國會的演講。

      


        

  安倍對印度有特別的感情,1957年二戰後首位訪問印度的日本首相就是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對於日本來説,能夠期待實現與中國相當程度增長的只有印度。預計2020年代印度人口將超越中國。

     

  莫迪將外交重心轉向亞洲

 

  安倍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後,大幅改變對印政策。此前,日本考慮到南亞的複雜局勢,曾把印度和巴基斯坦同等對待。但現在,日本駐印度大使館已經比肩駐華盛頓和駐北京大使館,是常駐陸海空自衛隊武官的六大使館之一。

   

印度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與美國核動力航母「尼米茲」、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出雲」號在進行演習(KYODO)

    

  印度在傳統上奉行全方位、等距離外交,重視與歐美的關係,但莫迪提出「東進」構想,並將外交軸心轉移到東亞和東南亞。

   

  日本和印度都無法同中國正面衝突,這一點兩國也相同。日本雖然不參加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AIIB),但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暗送秋波。印度雖然拒絕為「一帶一路」提供合作,但卻加入了亞投行。

    

   日本和印度雙方的主要貿易夥伴國都是中國。印度與中國還存在國力差距,對印度來説,並非如日本所想的那樣可以割裂與中國的關係。

   

   「日本越是強調中國威脅,印度就越難做」,日本政府高官曾被印度外交官如此批評。「印度洋太平洋戰略的目的不是包圍中國」,日本在國際會議上違心地這樣解釋,也是顧及到了正苦惱如何與中國保持合適距離的印度。

  

————————————

 

  莫迪:出生於印度屈指可數的工業邦之一的古吉拉特邦。在該州任首席部長時期,發揮領導才能,吸引了福特汽車等外國企業投資,並促進了基礎設施的發展。據説其母親與弟弟們仍住在一間小房子裏,一直過著普通生活。

  

  在貪污橫行的印度政界,這種清廉的政治姿態難能可貴。莫迪在民眾中的聲望很高,在2014年5月就職後的三年半時間裏,支持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德里 黑沼勇史、政治部 島田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