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談判中的資訊戰
2018/05/15
高橋哲史:中美兩國展開了激烈的資訊戰。一邊是要發起貿易戰的美國,一邊是千方百計避開貿易戰的中國。5月3~4日圍繞貿易摩擦舉行的首次中美直接談判給人以雙方分歧嚴重的印象。中美的貿易摩擦正處於深陷沼澤的邊緣。
由美國財長姆努欽、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萊特希澤和商務部長羅斯等高官組成的美國訪華團帶著什麼樣的心情踏上回國的旅途呢?4日中美貿易談判在北京結束了2天的日程。美方代表甚至沒能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擔任中方代表的副總理劉鶴的談判中,可以説美國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也許是因為不能空手而歸。在談判結束後,「中美貿易談判框架草案」的英文資料出現在了北京的國內外媒體人士手中。
「中國從2018年6月1日開始的12個月內削減1000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從2019年6月1日開始的12個月內再削減1000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以這一項目開始的這份草案就是一份對中國提出的要求清單。
讓人感到奇妙的是幾乎同一時間中文版的「草案」也出現了。
![]() |
內容與英文版草案截然不同。內容包括美國取消《天安門制裁法案》,放寬高科技産品的對華出口管制。美國以天安門事件為由,至今仍嚴格限制對華出口高科技産品。中方一貫主張,如果放寬這一限制,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將大幅擴大,從而有助於化解貿易不均衡問題。
兩份草案正是在談判時美國和中國分別向對方提出的要求清單。通常,這是絕對不會對外公佈的談判「討論草案」。而此次這兩份草案卻公然交給媒體進行報道,這顯示出此次談判圍繞貿易摩擦,中美間的距離一點也沒有縮小。
之後的行動也令人詫異。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5月7日的記者會上宣佈,中國副總理劉鶴將在14日開始的一週裏訪問華盛頓,圍繞貿易摩擦與美方進行第二輪談判。
而中方則沒有公佈這一消息。9日,中國商務部終於表示中方已收到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先生的來信,正式邀請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人劉鶴訪美,就雙邊經貿問題繼續磋商。不過雖然日期臨近,但卻連日程沒有公佈。由此可以看出對於美國單方面公佈劉鶴訪美消息,中方感到不快。
不少觀點認為,在第二輪談判中,中方將提出擴大對美進口的具體措施。中國正在討論的或許是美國産品的「購買清單」。
![]() |
但是,會給出什麼樣的清單估計將隨著美國的態度變化而變化。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10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美方必須收起威脅的大棒,我們會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再次顯示出一步也不退讓的姿態。
美國總統川普5月10日宣佈,將於6月12日在新加坡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舉行史上首次美朝首腦會談,並派國務卿蓬佩奧訪朝,帶回3名被朝鮮扣押的美國人,正在穩步推進會談的準備工作。
一方面,中國趕在川普之前先發制人,習近平5月7~8日在大連市與金正恩舉行會談,作為朝鮮的「後盾」,彰顯了自己的存在感。
習近平與金正恩會晤後與川普通電話,還提及了貿易摩擦問題,習近平表示,雙方繼續對話,應該能取得符合雙方利益的成果。也可以理解為,習近平這是在提醒川普,少了中國的合作,朝鮮問題無法解決。
除了朝鮮外,在台灣和南海問題等外交和安全保障領域,中美的博弈與貿易摩擦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在雙方一步也不退讓的氛圍下,中美的對立似乎將走向長期化。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局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