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貿易摩擦矛頭對準美國大豆
2018/05/09
圍繞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將報復的矛頭對準了美國産大豆。中國5月8日發佈的2018年4月貿易統計顯示,大豆進口自2月起,連續3個月低於上一年同月水準。意在對作為美國總統川普「票倉」的農業州造成打擊。不過,大豆進口的削減是一把有可能導致食品通貨膨脹的雙刃劍。
中國4月大豆進口量比上一年同月減少14%,降至692萬噸,進口額下降13%,降至30億美元。通過8日發佈的快報值,無法得知來自哪些國家的進口減少,但3月美國産大豆進口減少27%,另一方面,巴西産進口增加30%,俄羅斯産的進口增至2倍。4月也很可能保持相同趨勢。
從美國的對華出口來看,大豆是與半導體並駕齊驅的主要出口産品。在美國産大豆的出口目的地中,中國佔6成。中國在貿易摩擦中將目光對準了大豆。
美國4月上旬宣佈了徵收25%額外關稅的建議清單,中國作為報復措施宣佈的對抗關稅清單也包含了大豆。農業州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的「票倉」,中國著眼於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希望對川普施加壓力。
美國也擔心對農業品的報復性關稅。在3~4日圍繞貿易摩擦的首次正式磋商中,美國甚至要求中國「不要瞄準美國的農戶和農産品」。這是因為農業州選出的議員等正在動揺。
不過,針對美國大豆的報復對中國來説也是危險的賭博。中國大豆消費量全年達到1.1億噸左右,其中3成依賴從美國進口。中國正在將進口來源地分散為巴西和俄羅斯,同時正在擴大國內生産,但對中國來説,問題是美國産大豆價格低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