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轉嫁成企業應對貿易戰「速效藥」

2018/09/30


      在中美貿易戰日趨激化的背景下,將關稅上調的負擔轉嫁到産品價格上的企業接連出現。原因是供應鏈的重建需要耗費時間和成本,成本轉嫁是立竿見影的對策。但如果這一趨勢出現擴大,將導致物價上漲壓力增強,引發政府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並最終成為拖累中美經濟的風險因素。

   

      江蘇省的汽車零部件廠商昆山惠眾機電生産渦輪等零部件,出口額佔銷售額的2成。關於被加徵25%關稅的對美出口品類,該公司決定由自己公司承擔15%的負擔,另外10%的負擔轉嫁給美國企業。據稱,由於預計將對業績構成打擊,該公司在從政府獲得補貼。

     

德國寶馬在北京的銷售店(reuters)

  

      「客戶接受了成本上漲」,大型電子零部件廠商TDK的常務執行董事山西哲司表示該公司上調了部分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子零部件的價格。由於汽車和工業設備使用的電容器和變壓器等部件成為追加關稅的對象,該公司説服客戶企業接受了成本轉嫁。

 

      特斯拉在中國漲價2成

     

      日本國內的某樹脂加工廠商也就部分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零部件與客戶企業談判,並就將7月加徵關稅導致的成本上漲部分轉嫁到價格中與客戶達成協定。富士電機考慮對在中國生産的電磁開閉器和斷路器採取包括漲價在內的應對措施。

  

      雖然重新構建供應鏈也是應對措施之一,不過存在費時費錢的問題。在品質管理嚴格的汽車相關領域尤其耗時耗力。日立旗下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日立汽車系統(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在提交給美國貿易辦公室(USTR)的意見書上指出,「重新構建供應鏈需要幾年時間」。

  

      一方面,成本轉嫁只要與客戶談攏,就能夠立刻産生效果。越是具備特殊功能等,難以被替代的産品,就越容易推進價格談判。

   


  

      中國方面也出現了成本轉嫁的動向。自美國進口汽車的漲價動向尤為明顯。由於成為中國對美反制關稅的對象,美國特斯拉的轎車「ModelS」和SUV「Model X」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分別提高了2成左右。德國寶馬和戴姆勒也將在美國生産的SUV的價格提高了數個百分點。德國寶馬9月25日還以貿易戰等理由下調了2018財年的業績預期。

  

      或導致中美經濟放緩

     

      9月24日,美國對相當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産品加徵關稅,而中國對6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反制關稅。美國發起的新一輪追加關稅包括眾多消費産品。今後,如果實施成本轉嫁的企業進一步增加,中美兩國的物價上漲壓力或將增強。

       

  

      中美的通膨率呈上升趨勢。6月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2.9%,創6年零4個月來的最高紀錄,之後也保持在接近3%的高位。中國的CPI自5月之後迅速上漲。雖然當前工資和資源價格上漲成為主要原因,不過如果貿易戰走向長期化,進口産品的價格上漲也可能産生影響。

       

      如果通膨率持續上升,對於中美兩國來説,將有必要實施貨幣緊縮。這將成為導致中美經濟放緩的主要因素。不僅如此,如果美國的利率進一步上漲,還將産生加速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出的副作用。英國調查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全球宏觀研究部門負責人Gabriel Steme表示「美國的貨幣緊縮政策很可能妨礙全球經濟的穩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