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也壓制不住的中國式創新

2018/09/28


     中山淳史:中國的新經濟特區「雄安新區」與北京相鄰,將把自動駕駛汽車作為交通的核心。最近,到當地參觀的日本企業相關人士給筆者看了照片。在寬闊的道路上,到處都設有停車位,令人聯想這是做什麼的。據説,當地人的解釋是汽車的隨取隨停場所。

  

     提到中國,自行車的共用服務很有名。但在雄安,據稱在不遠的將來,採用自動駕駛汽車的共用服務也將問世。

 

     汽車仍採用隨取隨停模式。從中國的共用單車來看,夜間由人通過卡車回收,運回原來的停車場所。但是,如果是汽車,卡車也無法運送很多輛,據説正在討論「汽車自主返回原來場所」的方法,這是讓每輛汽車具備「歸巢功能」的龐大計劃。

  

 

    將汽車視為社會的基礎設施,納入共用經濟積極利用,最近被稱為「MaaS(出行即服務)」。北歐對驗證試驗持積極態度,但在目前並未大規模推進。

 

     另一方面,雄安將成為最終開發面積超過「深圳」的龐大人工城市。自動駕駛用車道大量設置,成為MaaS在世界範圍內最早以巨大規模獲得實用化的城市基本已成定局。

 

       熟悉中國情況的東京大學伊藤亞聖副教授指出雄安的舉措是「中國特色的社會實際應用型創新」。中國式的實際應用指的是「在服務未成熟時就推向市場,經過競爭、淘汰和修正,在短期間內使其在社會上紮根」。這是在實用化的速度上超越其他國家的戰略。

 

     伊藤表示,在中國能看到的創新還有其他類型,比如以美國蘋果和深圳(獨家製造蘋果産品)的關係所代表的「供應鏈型」、阿里巴巴集團等網際網路平台企業拉動的「數位經濟型」、和基於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型」。

 

    所有領域都在誕生巨大企業,並取得了成果。但是,要問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最能發揮優勢性、正在成為拿手好戲的方式是什麼,或許就是社會實際應用型。

 

   例如,中國在世界範圍領先的數位服務領域,除了自行車共用之外,還有基於二維碼的移動結算和採用圖像識別技術的無人店舖。這些服務短期間內以億人為單位吸引客戶,借助余勢,成功將「經濟圈」擴大至周邊國家。這些都是社會實際應用型。

 

   有觀點指出這種創新類型「只有國家主導才成為可能」,但不能説全都如此。不論是共用服務還是移動結算,考慮到業務模式,投入資金的都是民營企業和外資。這些企業在監管的夾縫中創造出巨大市場,中國政府隨後給予政治背書,加以推動,這種案例很多。

  

     中國的産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美國川普政權正通過關稅加強對華制裁,但能否順利壓制中國的勢頭呢?

 


 

   從美國到中國的「智慧財産權洩漏」也許現在也在發生。但另一方面,中國在專利申請件數上幾乎與美國並駕齊驅,在研發投資和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的數量上也在猛追。中國已經獲得了自律性的創新基礎。如果説由於美國制裁遭受打擊,遭受打擊的是製造出最終産品並向美國出口的20世紀型貿易的部分,也就是供應鏈型創新的領域。並非正逐漸成為中國創新核心的社會實際應用型。

 

     另一方面,由於移民限制和對美投資限制的強化,面臨增長放緩風險的或許是美國。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研究理事桑津浩太郎表示,「中國在‘實際應用’上有優勢,美國在‘創新’上有優勢,一直展開競爭,但這樣下去,推動創新的人才也可能流向中國和其他國家」。最近矽谷的初創企業減少,這種「矽谷觸頂(Peak Valley)現象」或許就是這種情況。

  

   中國型技術創新的崛起對日本也成為警鐘。人們認為,中國移動結算迅速普及的原因在於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不夠發達。在技術轉型期,與監管和現有産業的羈絆較多的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更容易向新時代過渡。

  

   這是被稱為「蛙跳」的現象。數位化容易加速「蛙跳」。下邊的網上銀行的圖顯示,能否享受新服務,已經不再由屬於已開發國家還是新興市場國家來決定。

 

 

   也就是説,我們有可能看到,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今後也將啟動各種數字實際應用,變得比我們更加便利。例如,最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向日立製作所提出,「希望就旨在提高國民幸福度的人工智慧(AI)技術提供建議」。長期參與AI研究的矢野和男研究員訪問該國與新設的幸福主管部長等人多次見面。

 

     最近,「幸福」也成為社會實際應用的對象。日本雖然擁有技術,但不斷遭遇在實際應用上落後於人的失敗,能否將中國和世界的趨勢用於推動日本的監管改革和企業意識改革呢?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