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正義一枝獨秀看日本IT行業停滯

2018/11/29


       村山惠一:115日的軟銀集團財報説明會上,社長孫正義對沙烏地阿拉伯殺害記者事件表示了遺憾,但同時表示,不改變以運營與沙特合作的10萬億日元基金為經營支柱的方向。他表示,「我內心認為,明年可能會創造出日本經濟從未體驗過的高水準營業利潤」。

 

       在迎來網際網路時代的近20多年裏,説起日本IT行業的歷程就免不了涉及孫正義。雅虎和iPhone等孫正義從海外引進的服務和産品推動市場擴大的例子有很多。

 

       此外,通過基金,孫正義的行動範圍擴大至共用和醫療等領域,進入日本的「進口産品」也將增加。12日,軟銀在日本國內的通信子公司獲准上市。該公司將獲得新的資金,投資行動將更加活躍。

 

 

       但是,「日本IT行業以孫正義為主角」的狀況能持續到何時呢?只有孫正義比較突出,這體現出IT行業缺乏推動創新的力量。

 

       日本面臨著加強産業競爭力、應對數據安全、確保對制定數位社會規則的國際話語權的課題,增加邁向世界的IT企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同時,日本需要與孫正義做法有所不同的創業者。

 

       那麼,孫正義的做法是什麼呢?2月他本人曾這樣説過,「我19歲時進行了一項發明,體驗到從造出試製品、簽合同到上市産品的辛苦,還有胃痛的感覺。這種辛苦碰巧幸運地取得成果,但不可能每次都能如此。於是我想,有沒有更加廣泛且安全地作為企業家生存下去的方法呢?答案只有群戰略」。

 

       正如孫正義所説的「安全地」,風險得到巧妙控制。有時孫正義被稱為日本有代表性的冒險家,但這種評價或許太陳詞濫調了。

 

       為慎重起見,在此聲明,我並不是要否定以投資為核心的孫氏經營模式。孫正義的談判能力、涉及的金額之大、對事業的投入狀態,都是一般企業家難以企及的。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改變世界的原動力是押注自己的發明、一直經歷胃痛般體驗的創業者。包括執著于自家産品和服務的比爾·蓋茲和史蒂夫·賈伯斯等。雖然是同一代企業家,交情也很深,但孫正義無法和他們比肩。

  


  

       當然,在美國的IT投資者中也有名人。包括領導矽谷知名風投公司的約翰·杜爾(John Doerr)、因創立PayPal而廣為人知的皮特·泰爾(Peter Thiel)等。

 

       他們的鑒別能力和見識都很寶貴,但仍然屬於「幕後英雄」。源自美國的創新得益於二人投資的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等的創立者。在美國,「臺前演員」也很多。

 

       如果以這樣的尺度來衡量,日本只有作為幕後英雄的投資者孫正義受到關注,這種情況美中不足,顯得有些扭曲。也就是依賴孫正義的結構。在網約車等新領域軟銀和豐田聯手,被大張旗鼓報道,而我的第一印象是「豐田,你也這樣啊」。

 

孫正義與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宣佈工作的發佈會上握手(10月)

 

       進入2000年代,在日本,創立社交網站Mixi和從事遊戲、傳媒等業務的GREE公司等的「76一代」(1976年前後出生的創業者)嶄露頭角,但並未成為世界級人物。「網際網路行業整體是田園牧歌式的,缺乏走向全球的價值觀」,76一代中的一人回顧稱。

 

       目前,在AI和金融科技等領域,從日本邁向世界、尋求與異國對手競爭的創業者開始出現。具有自主性、充滿野心的創業者群體能否壯大受到考驗。

 

       孫正義宣稱力爭打造成長300年而非30年的公司,但在變化劇烈的時代,很難説長壽經營就是絕對的目標。

 

       即使只有10年,能創立影響世界的事業的速度感也是IT經營的樂趣所在。還有關閉已完成使命的企業、轉向下一次創業的道路。這樣的積累和新陳代謝是日本所需要的。

 

       業務的IT化對於所有産業來説都無法置身事外。例如迎來自動駕駛和電動化浪潮的汽車行業。在最近的新聞中,英國家電企業戴森進入純電動汽車領域一事引人關注。該公司10月表明要在新加坡建立工廠。

 

       此舉可能是使戴森在家電領域建立的地位變得危險,但創始人詹姆斯·戴森並不介意,而是表示「需要的技術我們都有」。日本是否充分具備這種不滿足於成功、甘冒風險的經營意識呢?

 

       包括沙特問題的走向在內,孫正義仍將繼續受到各方關注。但是,真正應該關注的問題是長期以來僅突出孫正義一個人的日本IT行業的停滯。産業界整體必須加以正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