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爆買黃金
2019/04/08
黃金調查機構世界黃金協會(WGC,總部位於倫敦)的調查顯示,全球中央銀行的黃金買入量(減掉賣出量後的凈值)2018年達到651噸,創出1971年尼克森衝擊以後的最高記錄。儘管外匯市場保持美元升值趨勢,但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正迅速擴大黃金儲備。
![]() |
俄羅斯中央銀行將黃金儲備增加至2000噸以上(Reuters) |
上次全球中央銀行的黃金買入量超過651噸,可以追溯至1967年,買入了1404噸。當時處於英鎊危機期間,貨幣危機隨後還波及美元。美國總統尼克森1971年8月停止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元也失去了黃金的支撐。黃金價格轉向浮動制。
現在的市場環境和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貨幣危機時代形成對照。在川普政權上台以後,甚至被稱為美國一枝獨秀,國際清算銀行(BIS)根據61個國家的貿易量計算的美元實際有效匯率2018年創出33年來的新高。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國家的趨勢也很突出。在這樣的環境下,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大量買入黃金,總買入量創出半個世紀以來最高水準。
世界黃金協會還統計了2001年至2018年9月期間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居第1位的是俄羅斯,截至2018年連續13年增持黃金,這一期間把黃金儲備增加至2000噸以上。截至最近的2019年2月,俄羅斯的黃金儲備達到2113噸,是世界第5大黃金持有國。
![]() |
另一方面,在迅速擴大黃金儲備的同時,俄羅斯對於美國國債的持有額銳減至頂峰時(2010年)的不到10分之1。俄羅斯央行解釋稱這是分散資産,但行動非常迅速。市場上多數觀點認為,此舉意在對抗美國的經濟制裁。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美元升值趨勢或許看起來也是「賣出(美國國債的)良機」。
工銀標準銀行(ICBC Standard Bank)的東京分行行長池水雄一指出,「俄羅斯央行的黃金購買對象多為國內的産金企業」。俄羅斯是每年産出約250噸黃金的世界第3大産金國。池水錶示,「沒有造成各國在市場上大量購買黃金的尼克森衝擊時的影響」。
但是,俄羅斯對國際市場的黃金供給量應該正在減少,有可能在外界注意到的時候、黃金的國際供求已出現緊張。世界各國的央行整體在2000年代中期每年出售500~600噸黃金,但過去8年轉為購買400~600噸,變化巨大。
![]() |
黃金(資料圖) |
在增加國內産量方面,世界最大黃金産出國中國也如出一轍。而且,中國傾向於在某一天宣佈「增加了這麼多」。2009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副行長在記者會上透露,收集國內産出黃金和廢料,從2003年至2008年把黃金儲備總計增加了454噸,總量達到1054噸。這一數字如今增至1852噸,中國成為全球第6大黃金持有國。中國政府認為,如果增加黃金持有量、提升人民幣信譽,將有助於貨幣的國際化。
世界黃金協會的顧問森田隆大表示,中國「維持每年900多噸的進口,在過去10年裏有近1萬噸黃金囤積于國內」。中國政府嚴格限制黃金出口,除了央行的國際儲備之外,還在增加國內的持有量。
世界黃金協會向各國央行調查了增持黃金的理由。結果(22個央行回答)顯示,理由的第1位是「因為是安全資産」,排第2位的是「為了分散持有資産」。森田隆大顧問表示,印度也「自去年3月起,出於儲備資産多樣化的目的積極買入黃金」。此外,也有很多央行回答為了「對沖政治風險」。工銀標準銀行的池水雄一指出,「在川普政權推進本國優先主義的背景下,與美元資産相比更偏愛黃金的傾向加強」。
此外,主要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徘徊在超低位。這或許使得黃金不産生利息的缺點容易被忽視。在世界黃金協會的調查中,回答「風險報酬的提高」、「有望在各種市場環境下獲得收益」的聲音也很多。
石油等地下資源豐富的哈薩克進入21世紀後增加外匯儲備,積累了超過270噸黃金儲備。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也躋身買入量排行榜前列。
歐洲等已開發國家幾乎看不到買入黃金的趨勢。相反,歐洲各國在1990年代以後,一直在國際市場出售大量黃金。隨著英國以歷史性低價出售黃金,很多聲音質疑出現了多少虧損。德國受到應在國內保存重要的黃金這一輿論的推動,德意志聯邦銀行(央行)2013年宣佈,計劃把674噸(約合人民幣2021.5億元)保存在海外的黃金於2020年底之前轉移至位於法蘭克福的總部,把國內保管比例提高至50%。德意志聯邦銀行在官網上公佈了在金庫中保管黃金的情形。
雖然與尼克森衝擊時相比,市場環境看起來明顯不同,但目前仍充滿推動以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為中心買入黃金的風險因素,這也是事實。黃金的國際行情在2018年8月跌至1161美元(紐約期貨交易所的近期合約),到2019年2月一度恢復至1344美元多。
![]() |
從持有1800多噸黃金的中國來看,黃金佔國際儲備整體的比率截至2月僅佔到2%多。與德國(70%)、義大利(66%)、法國(60%)等歐洲各國的差距顯而易見,因此中國增持黃金的餘地很巨大。此外,出售美國國債的俄羅斯也僅為18%多。不過,黃金在歷史上具有「流向經濟勢頭良好的國家的傾向」。如果正在大量買入黃金的中國和俄羅斯在經濟上失去強勁勢頭,將出現非但不會增持黃金、反而不得不出售黃金支撐貨幣的事態。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局編輯委員兼論説委員 志田富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