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第一主義籠罩G7,讓人想起1930年代

2019/08/27


  赤川省吾:在法國西南部比亞里茲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首腦會議(G7峰會)8月26日落下帷幕。對於進一步升級的中美貿易戰等國際緊急課題,本屆G7峰會並未給出答案。在全球經濟前景的不安因素出現擴大的背景下,本國第一主義籠罩著G7。中美相互加徵高關稅、競相誘導貨幣貶值的現狀令人聯想起1930年代。G7在成立40餘年的今天,迎來了重大轉捩點。

    

  在19世紀歐洲列強王公貴族聚集的療養勝地,東道主法國總統馬克宏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出席了記者會。儘管本次並未發佈全面具體的首腦宣言,但匯總了1頁宣言文件,彰顯出協調氣氛。罕見出席聯合記者會的川普也表示,「G7峰會取得了真正的成功,實現了偉大的團結」,並與馬克宏擁抱。

  

G7峰會會場(Reuters)

   

  然而,實際上卻暴露出G7的協調存在極限。馬克宏此次致力於討論氣候變化問題,但實際討論該問題的會議上卻不見川普的身影。

  

  馬克宏邀請伊朗外長來到G7峰會舉辦地,試圖打破伊朗問題的僵局。會議上還出現了這樣的場面,馬克宏作出有關伊朗問題的發言,川普表示反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説和。

     

  馬克宏在記者會上,面向數周之內舉行美伊首腦會談表示「條件已經具備」,而川普雖然表示「可能舉行會談」,但同時也表示「要在環境具備的情況下」,顯示出謹慎姿態。

  

  本國第一主義還向美國以外國家擴散。首次出席G7峰會的英國首相鮑里斯·強生在會議上反對高關稅,顯示出協調姿態。不過其對本國媒體表示,關於英國脫歐,「即使在無協議的情況下脫歐也(不會造成經濟混亂)容易應對」。

     

  在冷戰時期的1975年,由德法主導成立的G7峰會有彰顯西方國家的「團結」之意。在1977年的倫敦峰會上,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基於「火車頭理論(locomotive theory)」,要求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和前西德總理施密特充當拉動經濟的引擎,實現了協調。

   

  在1983年的美國威廉斯堡G7峰會上,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和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步調一致,在裁軍談判中發表了迫使前蘇聯作出讓步的政治聲明。有人評價稱,這一做法加快了前蘇聯的解體。在G7的政策協作中,日本曾被迫採取應對措施,也曾在討論中起到先導作用。

  


    

  為了避免刺激川普,此次的峰會甚至出現了避免多方深入討論的氣氛。各國首腦優先考慮的是在雙邊會談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利害調整。川普甚至被認為表露出不滿,詢問「為什麼非得參加(G7)」。

  

  川普政府還考慮了美元貶值,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施加降息壓力,並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在貨幣貶值競爭擔憂不斷增強的背景下,目前G7也缺乏機會來控制本國第一主義。貨幣寬鬆政策餘地很小的日本將面臨日元升值壓力。

  

  1930年代,英國通過迫使英鎊貶值、放棄自由貿易的「渥太華體系」,轉向了保護主義。這引發全球轉向排他性封鎖經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間接原因。現在的美國與當時的英國如出一轍,而阻止美國這種行為的多邊框架卻存在缺陷,這一點也與當時的情況頗為相似。2020年美國將擔任G7輪值主席國。日本的地位或將受到考驗。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歐洲總局編輯委員 赤川省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