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大學看日本的企業家精神

2020/05/12


       村山惠一:東京大學正在進行有別於以往風格的嘗試。該校5個月前宣佈與美國IBM在量子電腦領域開展合作。副校長相原博昭説:「過去的做法是在能夠預測結果的情況下,校內一致認為項目會進展順利之後再推進。而量子電腦並不是一種成熟的技術,前景也不確定」。

 

       此次東京大學的確是提前採取行動。在校園內設置量子電腦,完善了以接觸實物來推進研究的體制。研究課題涵蓋軟體、加密、生命、網路,打破了院系專業的壁壘。致力於培養跳出常識來思考問題的「量子內行」人才。

 

       東京大學進入一個數位化領域。能以低能耗處理大量數據的技術不可或缺。在與IBM合作的同時,東京大學還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台積電)展開合作。只要有想法,任何人都可以製作半導體晶片,這樣的目標極具野心。

 

 

       以與新型冠狀病毒共存為前提構建新社會已成為全球共同課題。日本也不得不下決心發力數位領域,站在與通常意義不同的視角採取行動。借用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的話來説,就是「應對變化,把變化視為機會加以利用」。也就是説,所有組織機構都面臨著企業家精神的考驗。

 

       東京大學誕生於1877年,作為日本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綜合大學,向國家中樞輸送了大量人才。精英、高材生等印象和企業家似乎有很遠距離。但相應地看,如果能順利發展,其增長空間也非常大。這就是我關注東京大學的原因。

 


 

       東京大學校長五神真表示,「僅僅被動地運營國家提供的東西還不夠。必須轉型為主動型經營實體。希望企業對東京大學的人才和資源進行積極投資」。該校不斷與日本國內外實力雄厚的企業開展合作並獲取研究經費,這種姿態在日本的眾多大學中十分引人注目。

 

東京大學校長五神真

 

       從創新的歷史來看,東京大學深入産業界的做法值得肯定。

 

       研發出電晶體和光伏電池的美國貝爾實驗室匯集了數學家、化學家、材料科學家、冶金學家、工程師等多種領域的人才。創造出網際網路雛形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也擁有與企業及大學等跨機構合作的優勢。

 

       理論與實踐,基礎與應用。如果説看似無關的知識與技術的結合是成功的關鍵,那麼與大企業合作的東京大學有可能成為變革的中心。運營二手交易平臺的日本Mercari與東京大學共同展開了關於價值交換的研究,該公司社長山田進太郎對跳出現有學術框架的活動充滿期待。

 

       當然,如果只是金玉其外,並不能算真本事。最重要的是人才。貝爾實驗室因缺乏有特色的研究人員而停滯不前。如果東京大學自身缺乏凝聚力,也難以取得成功。

 

       在日本,因新冠疫情擴大,「9月入學」的討論浮出水面。其目的是減少停課造成的影響,讓教學安排與國際標準接軌。大約8年前,東京大學就考慮引進這一制度。原因是該校認識到,需要採取措施吸引各個領域的人才。

 

       這一工作還有待完成。東京大學本科的在校外國留學生只有3%左右。本科在籍男女學生比例高達4比1,嚴重失衡。據悉最近的生源存在集中於東京圈數所高中的傾向。

 

       東京大學能順利轉型嗎?已經可以看到突破口,那就是創業實力。

 

       東京大學擁有完善的創業援助和投資制度,産品製造和實驗設施完備。在日本的大學中,源自東大的新創企業數量排名第一。其中不乏生物製藥企業PeptiDream等上市企業。

 

PeptiDream公司的實驗設施

 

       這並不意味著讓所有人都去創業開公司。2005年度,東京大學啟動了系統教授創業知識的「企業家道場」項目。該校教授各務茂夫表示,重要的不是創立公司,而是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他表示,創業的想法和方式在大企業、政府、政治領域中都有用武之地。

 


 

       創業文化並沒有滲透到所有學生中。4月,東京大學面向新生舉辦了企業家精神研討會。雖然內容很適合生活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的年輕人,但只有5%左右的學生參加。

 

       使用人工智慧(AI)技術提供學習課程的日本新創企業Atama plus的負責人稻田大輔是首期「企業家道場」的學生。在創業之前的11年裏,他一直在大企業工作,並啟動了新業務。稻田強烈地體會到,過去掌握的知識在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向學弟學妹們呼籲,「要更好地利用優越的學習環境」。

 

       通過創業來學習風險承擔和團隊合作,會讓學生的精神意志發生改變。在與大企業關係密切的東京大學,探求社會現實問題的機會應該會增加。如果挑戰此類研究課題的學生增多,就會形成良性循環,企業家精神會傳播到大學裏的各個角落。

 

       雖然數位領域的兩大開創性人物比爾·蓋茲和史蒂夫·賈伯斯都從大學裏退學,但他們的經營夥伴和技術方面的啟示都是在大學裏獲得的。現在,社會日益複雜,為了避免産生「自以為是」的産品和服務,了解多種價值觀變得更為重要。

 

       大學肩負著推動人才與技術融合的重大使命。當前也是通過線上教育轉變學習模式的絕佳時機。

 

       在英國雜誌2019年公佈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東京大學僅排在第36位。這也顯示出日本整個國家一直都缺乏企業家精神。東京大學的未來,將為研究日本的未來提供很有意義的參考資訊。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村山惠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