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中國負責人與疫情奮戰的180天

2020/07/2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至今仍在持續動搖世界。在曾最先深受影響的中國,日本企業是如何應對的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線上採訪了松下在中國業務負責人、專務執行董事本間哲朗,請他回顧了1月下旬湖北省武漢市「封城」之後長達180天的奮戰經歷。此前,本間曾提出「(松下要)完全成為中國企業」的方針,加快了拓展新業務等經營速度。然而在新冠疫情下,需要立刻做出判斷的情況很多,本間對此總結稱「學會了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然後向前推進」。

      

本間在限制政策放寬後走訪中國各地的基地

        

      「最初以為是和非典時差不多的狀況」

         

      1月23日,武漢封城,緊張程度一下子提高。1月24日起中國進入春節假期,(松下在中國的)業務部門還有工廠也和往年一樣開始放假。當時正在美國出差的本間先返回日本。之後,中國政府宣佈延長原本截至1月30日的春節假期,本應2月3日返回總部所在的北京市的本間只能選擇暫時留在日本。

   

接受線上採訪的松下中國業務負責人本間哲朗

 

      在日本期間,本間在位於滋賀縣草津市的松下家電業務部事務所借了間辦公室並投入工作。與在北京的2名員工一起接入視頻會議系統後,他發現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的2個人卻分別待在不同的房間。「最初以為是和(2003年)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時差不多的狀況,但感覺正在應對更加嚴重的最糟糕事態」,他對當時的想法這樣回憶道。

       

      「第一時間復工」

   

      由於中國政府和各地的指示,業務持續處在停擺狀態。松下在中國生産家電、住宅設備、電子零部件和鋰離子電池等,向各國供貨。每年的産品供貨額約為2萬億日元,在日本企業中屬於最大規模。如果業務長時間停滯,對公司內外影響巨大。本間決定在2月8日使中國業務重啟,並於9日返回了北京。

   

      本間首先著手組建了一個將中國旗下約80家公司的120名總務和人事負責人聯繫起來的SNS(社交網站)群組,啟動短缺物資的共用。通過確保230萬個口罩、體溫計和防護服,自2月10日重啟了有條件復工的工廠。1周後,在中國赴任的700名日本員工中,除了擔心健康等有特殊情況的人之外,600人回到了中國的工作所在地。受1978年出台的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在北京建立首家中外合資公司、以後持續拓展在華業務的歷史一直讓松下引以為豪。本間也驕傲地説「(松下)明顯在外資企業中較早復工」。

   

      對於為何能在中國第一時間實現復工的原因,本間指出「原因是在中國擁有開發和採購的部門」。這樣的話無需向日本請示,就能以中國人為中心的員工加以應對。在統括中國大陸和台灣業務的內部公司「中國東北亞公司」的總務部門,有多名員工經歷過非典,所以迅速籌備完善了包括確保口罩、實行離峰上下班、在會議室內設置分區和間隔等態勢。

   


  

      「借助鐵路貨櫃渡過難關」

   

      復工也一度面臨問題。第1是返鄉的中國員工難以返回。到2月17日,「臨時工」的充足率僅為6成。第2是採購。當時仍在運轉的供應商僅為6成左右。有些零部件因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實施封城而無法採購,緊急改為了在中國國內採購。最為困難的是物流。當時按規定如果卡車司機跨省,需要進行14天的隔離。因為難以確保足夠的司機,所以只能通過改用鐵路貨櫃克服難關。

   

      「消費整體轉至線上」

   

      之後,臨時工和供應商方面逐步恢復正常,到3月16日終於實現了100%復工復産。在此期間,中國社會明顯發生變化的是個人消費,「國家整體的消費轉移至線上」。實體店持續關閉,需要施工和安裝的空調等無法搬運入戶。大型白色家電的需求表現低迷。

      

本間也多次親自參加直播帶貨節目

     

      成為一大潮流的是通過網際網路直播來銷售商品的「直播帶貨」。本間本人也參加了直播。在作為「國際婦女節」的3月8日,在大型電商「天貓(TMALL)」的直播帶貨中,他參與了配備LED燈的化粧鏡産品的直播,並用中文推介稱,期待女性擁有美麗的笑容。

   

       「對眾多健康狀態查詢APP感到頭疼」

      

      本間在北京與各地的往來解禁的5月9日以後,前往杭州、大連、上海、蘇州和瀋陽出差,以鼓勵員工。6月中旬,北京的批發市場發生聚集性疫情,北京與各城市間的往來再次受限。在這期間,本間多次參加已成為「疫情後新常態」的直播帶貨。7月17日以後,在北京的疫情防控等級有望被下調之際,本間又前往廣州等地。

   

      到各地的業務基地走訪之際,令本間感到為難的是中國各地政府都推出各自不同的登記體溫等的「健康狀態查詢APP」。每去一個地方都需要下載後註冊資訊。當結束在中國各地的出差後回到北京,原本在北京使用的APP卻遇到問題。他説,因為沒有健康碼認證,所以「遇到了在1、2天裏哪兒都進不去的狀況」。

     


      作為應對令人擔憂的第2波疫情的措施,松下正在實施在事務所的入口處測溫、離峰上下班和遠端會議。除了避免到疫情高風險地區出差外,在前往其他城市之際,也要求員工隨身攜帶PCR檢測(核酸檢測)證明。

   

      「清潔、非接觸成為潮流」

   

      由於烹飪和美容的家電暢銷,4~6月松下大多數家電和住宅設備在中國的銷售額都高於上年同期。烹飪家電約8成經由線上銷售,相比整體上「搖擺不定」的3月以前有所恢復。同一期間的在華業務整體的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持平,如果僅限於不含出口的中國區域內,則實現8%的增長。

        

      

      自6月起,松下開始在浙江省的工廠生産疫情發生後在當地企劃和開發的「次氯酸攜帶型除菌噴霧」。8月起在廣東省工廠生産空間除菌消臭機「ziaino」。這是在日本需求湧現、已停止接受新訂單的商品。在中國,此前通過進口在部分地區銷售,由於備受歡迎,所以啟動了本地化生産。

   

      另外,用於超市的食品區、裝入烹飪好的菜餚進行保溫,供結完賬的顧客通過操作智慧手機解鎖的帶有冷凍功能的「食品櫃」方面,來自阿里巴巴運營的超市「盒馬鮮生」等的洽購也在增加。設置在住宅或小區入口處的「智慧櫃」也一樣,以非接觸為賣點的商品迎來需求。本間認為「直播帶貨、清潔、非接觸的商品潮流還將波及東南亞和印度」。

      

      「加強在華業務的方針沒有改變」

   

      除了業務外,本間也承受著重壓。2月上旬,北京不見了人來人往的景象。他自身也每天往返於公司和住處,接觸什麼之後都要馬上洗手。讓心理上的壓力進一步加重的是往返於中日之間的航班減少。以前達到每週1400班,但當時只剩8班。而且沒有從北京直飛日本的航班。即使發生緊急事態,也很難一下子把大多數日本員工送回日本。「全中國都可能變得像武漢那樣」,當時這種擔憂一直掛在本間心頭。就這樣,他在疫情下的中國度過緊張的每一天。

      

      松下在中長期加強在中國業務的方針沒有改變。在新冠疫情前制定的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的業務和業績計劃仍然維持。中美貿易摩擦激化,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劇。在最初的疫情已過去180天的如今,松下在中國的摸索仍在繼續。

  

    松下進駐中國的歷史很長。鄧小平曾邀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支援中國的製造業發展。為此,1987年,松下在北京成立了第1家與當地企業的合資公司。目前在中國設有約80家公司,員工達到約6萬人。家電、住宅設備和電子零部件等的工廠面向中國國內外供貨。2019年4月,松下設立了統括中國大陸和台灣等家電與住設業務的內部公司「中國東北亞公司」,本間擔任一把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藤野逸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