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馬鈴薯沙拉為何在日本引發熱議?

2020/08/12


      在新冠病毒的疫情之下,人們的家務變得更重。近日在超市發生的一件事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那就是「馬鈴薯沙拉爭論」。

 

      事情要從7月社交網站上的一篇文章説起。內容是一位帶著孩子母親在超市拿了一盒馬鈴薯沙拉。一旁的老年男性看到之後説:「為人母親,馬鈴薯沙拉這樣的菜好歹自己做吧」。這位母親聽到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馬鈴薯沙拉(資料圖片)

 

      在旁邊看到這一幕的網友發帖支援這位女性,瞬間被轉發、擴散。「點讚」量達到約39萬。事情的真假姑且不論,因為是很日常的話題,很多人也有過類似的想法,所以才會瞬間引發熱議吧。

 

      爭論的焦點很多。很多人認為老年男性不理解做家務的辛苦。馬鈴薯沙拉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花時間。迅速將熱馬鈴薯的皮剝下來都是一件難事。食材也需要逐一備好。如此費事的一道菜還不能當成主菜。如果這樣的經驗和知識,就不會説出這樣的話。

 

      首先是「既然是母親,就要自己做」。把這種價值觀強加於人的成分很大。而且是陌生人突然投來的長輩説教。不自己做馬鈴薯沙拉真有那麼大的問題嗎?

 

      不用自己做馬鈴薯沙拉的女性會得到時間和放鬆。家務幹起來沒有止境的。如果能節約時間的話,也許可以悠閒地陪孩子一起説話和玩耍。

 

      家庭內的工作負擔本來就因為疫情而加重。幼兒園和學校突然停課,還要防止家人之間傳染。不能外出還讓孩子容易煩躁。現在日本的很多家庭是雙職工,全職家庭主婦也積累了很多疲勞。

 

      花時間、費功夫的才是「愛」。在日本,這種想法根深蒂固。在做家務上省力,會讓人覺得自己「偷懶」和「內疚」。也有很多人對做不到的事情有罪惡感,從而失去自信。就像現在流行的「卡通便當(將便當的食材做成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一樣,日本女性被要求的家務水準也很高。


 

      但人的時間和體力有限。要吃得美味又健康,每個家庭只要選擇合適的可持續方法即可。單純地花時間去做並不是愛。不勉強、靈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有兩點。一是合理化。要想清楚都有什麼家務,哪些可以提高效率、哪些可以請人來做、以及有哪些可以省略。沒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買現成的菜並不代表不愛自己的家人。

 

      另一點是家庭內的分工。本來家務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但日本的男女之間明顯不平等。

 

      我們來看一下7月底公佈的日本《男女共同參畫白皮書》的數據,裏面對上班族男女在工作日做家務的時間進行了對比。

 

      單身時代男女做家務的時間幾乎相同。而一旦結婚,女性做家務的時間就成了男性的2.6倍。孩子出生以後,差距甚至擴大到2.83.6倍。即使女性也有工作,家務仍然集中在女性身上。考慮每天吃什麼這種肉眼看不到的工作也是「妻子」、「妻子居多」的佔8成以上。

 

      受新冠疫情影響,居家辦公的人增多,也出現了夫婦都在家上班的情況。以前潛在的男女不均衡一下子暴露無疑。即使是全職主婦的家庭,丈夫的分擔也非常有效。可以有更多樣的分工方式。

 

      據日本內閣府調查,以新冠疫情為契機有約3成的夫妻規劃了家務和育兒分工。雖然人還不多,但改變正在發生。要讓男性分擔家務,日本的長時間勞動問題也要得到改善。

 

      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調整,也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讓家務內容「可視化」,根據優先順序進行整理。大家共用清單,以便可以互相照應。由此就會騰出更多的時間用於育兒等其他事情上。

 

      新冠疫情的爆發正迫使社會發生變革。雖然簡單但意義深刻。每個家庭和商店都在一點點改變。正如這場馬鈴薯沙拉引發的爭論一樣,希望探討更多樣、靈活的家庭生活方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辻本浩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