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公務員(1)首相官邸官員增加
2021/06/07
通過2001年的省廳重組,日本的中央政府機構(位於東京霞關)由1府22省廳精簡為1府12省廳。重組的最大目的是破除各省廳縱向分割、各自為政的弊端,在首相的領導下實現政策的落實。與1996年首次引入的眾議院小選舉區制度等相輔相成,首相官邸起到主導作用的模式得到強化。
2001年上台的小泉純一郎政權實施的郵政民營化就是一個典型例子。2012年底,安倍晉三第2次上台執政以後,也提出「一億總活躍」和「勞動方式改革」等目標,通過跨省廳合作破除不同部門間的縱向分割。
![]() |
日本內閣府所在的中央合同廳舍第8號館(東京都千代田區) |
隨著日本首相官邸主導模式的落實,官員的配置也發生變化。據日本內閣人事局等統計,2021年度內閣官房及內閣法制局等「內閣機構」的定員為1345人。不包括金融廳等外局在內,日本內閣府本府為2419人,支撐首相官邸的官員共計達到3764人。
這一數字比2001年度(共計2800人)增加34%,比安倍晉三第2次上台後的2013年度(共計3157人)增加2成左右。
![]() |
作為日本政府主要政策等的指揮中心,內閣官房的膨脹尤為明顯。2021年度「內閣機構」的定員人數增至2001年度的2.28倍,是安倍晉三政權上台後第2年(即2013年度)的1.52倍。
日本2014年新設國家安全保障局。這一部門具有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以首相為一把手)的秘書處職能,負責外交與安全保障政策的綜合協調。進入2021年以後,還設立了孤獨與孤立對策、氣候變化對策的推進室。這些均為首相菅義偉關注的政策。
在2001年度,日本各府省廳的合計定員為81萬人。隨著郵政事業、國立醫院等變成公社或獨立行政法人,2004年度縮減為33萬人,2021年度為30萬人。與國家公務員的總體變化相比,職能向首相官邸集中的傾向更為明顯。
那麼日本各府省的事務部門一把手——事務次官、局長等「指定職務」的人數有多少呢?
![]() |
日本人事院的調查顯示,1984年人數達到最多,為1603人,省廳重組前的2000年為1520人。由於省廳重組和促進獨立行政法人化等原因,2004年減少到805人,之後轉為增加,2020年達到938人。
日本內閣人事局的數據顯示,內閣官房的「指定職務」在2010年(26人)之後的10年裏增至2倍以上,2020年達到60人。內閣府也增加了10人以上。
![]() |
菅義偉成為日本首相後參加記者會(2020年9月16日,日本首相官邸) |
日本的省廳重組需要依據法律來實現。在其他國家方面,美國的中央政府機構重組原則上需要聯邦議會批准,也需要修改法律,實施例子較少。
德國基本上不需要經過議會審議就可以決定設置中央政府機構。1949年西德成立後,中央政府機構的數量一直保持在13~21個。在交通、教育、勞動等領域改組較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龜真奈文、甲原潤之介、根本涼、溝呂木拓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