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森衝擊50年(1)資金不與經濟聯動

2021/08/13


      成為國際貨幣制度轉捩點的「尼克森衝擊(美元衝擊)」到8月15日迎來50年。黃金儲備制約消失的貨幣出現膨脹,浮動匯率制下的匯率驟變開始帶來貨幣危機。如何控制漂流的貨幣,帶來富裕?新的摸索已經開始。

   

      「多次與無家可歸的人交流」「即使經濟局部表現強勁,也還有很多人並非如此」,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主席鮑威爾提及貧富差距的情況正在增加。

   

      為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美國大把撒錢。由於貨幣寬鬆和財政政策,貨幣供給量(M2,現金和存款等)在1年多時間裏增加約5萬億美元。但是,資金只是將股價推高至最高點,使富裕階層更加富裕,低收入階層仍受失業的困擾。

   

    「黃金美元本位制」瓦解的後患

   

     「貨幣的守護者」央行感到煩惱。其間接原因在於貨幣和經濟的關係發生改變的50年前。

 

     1971年8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宣佈停止黃金和美元的兌換。美元和黃金掛鉤、各國貨幣的匯率與美元掛鉤這一第2次世界大戰後的框架「黃金美元本位制」瓦解。

 

      原因是國際收支惡化導致美國國內的黃金出現不足,但當時有期待認為,如果切斷美元和黃金的聯繫,經濟學者凱恩斯稱之為「黃金桎梏」的貨幣量限制將消失,將激發經濟的潛力。

 

 

 

      隨後,資金量膨脹。世界銀行統計顯示,世界貨幣供給量在50年裏從國內生産總值(GDP)的6成增加至1.3倍。

 

      證券投資和融資跨越邊境,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顯示,每天的外匯交易額截至2019年為6.6萬億美元,達到有可比數據的30年前的12倍。

 

      貨幣的激增是否使世界更加富裕呢?當時,將短波收音機的天線伸出窗外、拼命收聽尼克森總統演説的日本大藏省(現為財務省)前財務官行天豐雄針對消極的一面表示,「由於金融的膨脹,開始時常擔憂泡沫的産生和崩潰,貧富差距的擴大也難以阻止」。

 


   

      截至上世紀90年代,存在美元的供給量增加、美國名義GDP增長率隨之提高的傾向。但在2010年以後,雖然供給量增至2.4倍,但GDP僅為1.6倍。美國股市的總市值達到約3倍,但惠及實體經濟的能力正在減弱。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統計顯示,以上世紀70年代為轉捩點,在美國,即使生産效率提高,勞動者的平均工資也難以上升。貨幣的膨脹與市場主義和全球化産生聯繫,跨國企業的管理層和股東從中受益,但勞動者受益的情況減少。

 

 

       「必須每天多次進行漲價」,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經營食品店的賈利爾·穆拉德(音譯,42歲)發出叫苦聲。

 

      在經濟危機加劇的2019年秋季以後,該國貨幣黎巴嫩鎊的「黑市匯率」産生,實際價值暴跌至與美元掛鉤的官方匯率的10分之1以下。砂糖和油等依賴進口的食品價格上漲至8倍以上。

 

    相對於黃金,美元價值縮水98%

 

       黎巴嫩保持較高貨幣價值和存款利率,吸引了海外資金,建立了偏重金融部門的經濟。「除旅遊業以外幾乎沒有工業,卻過著超出自己能力的生活」,在英國渣打銀行的黎巴嫩法人擔任負責人的經濟學家這樣感嘆。

 

      黎巴嫩危機彰顯出依賴資金的經濟增長的脆弱性。沒有實體經濟的富裕難以持續。

    

      央行除了貧富差距之外還瞄準氣候變化問題,開始向加強經濟潛力的方向引導資金。「在已開發國家央行進行資訊和意見交換中,認為應採取某些對策的想法擴大」,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如此表示。

   

      50年前僅為35美元/盎司的黃金行情已漲至1800美元大關。反過來説,相對於黃金,美元的價值縮水98%。日本pictet投信投資顧問的社長萩野琢英錶示,「貨幣供給量增加,價值動搖之時,出現黃金迅速上升的局面」,購買黃金的投資者再次增加。

    

     在50年前,美國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使貨幣政策的靈活性隨之提高,容易抑制繁榮與蕭條的波動幅度。

    

      另一方面,由於資金的大量供給,雖然緩解了金融危機等的痛苦,但也許導致了阻礙應對數位化等的經濟結構變化。如何恢復實體經濟的增長力正受到考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