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乒乓追夢(1)為了超越中國的33年
2021/11/26
日本乒乓球隊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得了史上最多的4枚獎牌。其中,水谷隼和伊藤美誠組合在混雙比賽中戰勝中國組合,奪得了日本在奧運會乒乓球所有項目上的首金,改寫了歷史。乒乓球被納入奧運會項目到東京奧運會已經是第9屆。這是富有個性的運動員們在日本有組織且腳踏實地的強化措施支撐下收穫的巨大成就。
![]() |
奪得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項目冠軍、抱在一起慶祝的水谷隼和伊藤美誠組合 |
7月26日,在東京奧運會的混雙決賽中,伊藤最後靠著出色的發球得分拿下比賽,水谷隼不由得衝上前抱住了伊藤。水谷隼説「以往輸了太多次,這次算是一雪前恥了」,伊藤也露出笑容説「堅持到了最後,非常開心」。這是令那些越是了解日本乒乓球苦難歷史的人越感到熱血沸騰的一場勝利。
日本在1950~1970年代曾湧現出多名乒乓球世界冠軍,但此後進入了長期的低谷。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乒乓球被列為奧運項目後,日本隊距離領獎臺也一直很遙遠,尤其是男乒的最好成績是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進入第三輪比賽。日本乒乓球協會(以下簡稱:日本乒協)強化本部長宮崎義仁回憶説,一成不變的指導方法大行其道,「日本被落在了世界潮流之後」。
日本乒協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派遣有潛質的年輕人到乒乓強國德國學習。水谷隼作為第二期學員14歲就去了德國。「犧牲了全部普通生活」,斷了自己退路的左撇子水谷隼這樣回憶説。開始掌握世界標準技術和自信的水谷在自己17歲,也就是2007年首次獲得了全日本乒乓球錦標賽冠軍。2009年世界錦標賽雙打比賽上,他與同為德國組的岸川聖也闖進第三。
![]() |
手舉混雙金牌露出笑顏的水谷和伊藤(2021年東京奧運會,kyodo) |
隨著日本乒乓球翻身仗的打響,2008年,作為隊員訓練基地的味之素國家訓練中心(NTC,東京北區)建成。這使日本具備了從初級到頂級選手、一貫制培養運動員的環境。
宮崎説「有潛力的選手任何時代都有,但選手和教練從此可以不惜為了乒乓球而拼盡一生了」。除了補貼以外,通過獲得贊助等,日本乒協的預算到現在的約20年內增至約17億日元,達到原來的3倍以上,過去每年共向海外派遣200人,而現在可以達到2500人。
始於少年時代的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嚴格的國家隊隊員選拔成為日本團隊實力的源泉。日本乒乓女隊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男隊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團體項目拿到了僅次於中國隊的銀牌。一直在頂級選手雲集的俄羅斯聯賽等磨煉技術的水谷隼在單打比賽中也獲得了銅牌。日本乒乓球隊結束了冰封時代,接下來的目標是向頂峰發起衝擊——在所有人都強烈抱有這個信念的2017年6月,東京奧運會決定首次增設混雙項目。
截至里約奧運會,乒乓球項目在奧運會上總共産生了32枚金牌,中國囊括了其中的28枚。不過,針對首次增設的混雙項目,每個國家和地區只能派出1對選手參賽,各隊針對該項目的強化工作也才剛剛開始。現任日本乒乓男隊主教練、在東京奧運會上也擔任男隊教練的田勢邦史當時表示「中國擔負著必須拿到金牌的使命,因此壓力應該很大。這時候才最有機會取勝」。於是,日本基於這一定位立即向國際大賽派出了多種混雙組合,探索了取勝的可能性。
15歲就在里約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乒乓球史上最年輕的獎牌得主、憑藉獨創性的打法取得驚人進步的另一名日本選手是伊藤美誠。她與水谷隼組成的伊藤水谷組合迅速顯露頭角。日本出於戰略考慮,派他們參加了很多大賽。兩人的世界排名在不斷磨合中提高,而且確保了可以在奧運會決賽前避開與中國選手碰面的種子地位。
針對東京奧運會,日本乒乓代表隊還把原本全隊只有1~2人的資訊分析小組的人員增加到了4人。每逢國際大賽,該小組都會收集幾乎所有預計會和日本選手交手的海外選手的比賽視頻。在專用網站上存儲的比賽場數從倫敦奧運會之前的約3000場增加到了現在的超過2萬1千場。
![]() |
在日本乒協的東京奧運會報告會上手舉獎牌的日本運動員(左起:張本智和、丹羽孝希、水谷隼、伊藤美誠、石川佳純、平野美宇。9月12日,Kyodo) |
伊藤美誠的專屬教練松崎太佑説「我覺得這個資料庫我們比任何人都用得充分」。松崎説,在奧運會期間他也一直堅持比賽前一天晚上與伊藤共同觀看視頻,然後在比賽即將開始時討論戰術。他認為這一習慣是伊藤得以在大舞臺上發揮出實力的原因之一。奧運會期間,日本乒協除了日本國家訓練中心之外,還準備了會場旁邊的高中體育館。安排了能夠應付任何類型對手的訓練夥伴,採取了萬全的措施。
在迎來的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的舞臺上,因腰傷和眼部不適而渾身是傷的水谷隼多次挽回劣勢,狀態越來越好的伊藤美誠也在打法上變幻自如。這場決賽與中國隊相遇在意料之中,而且是在先輸2局的情況下反敗為勝。田勢邦史笑著説「感覺比賽過程中兩個人好像越來越自信」。
參加完10月24日舉行的日本T聯賽之後放下球拍退役的水谷隼説「里約奧運會的獎牌展現了自己的實力。但這次是在日本乒協、工作人員、教練、支援我們的選手們的共同努力下拿到的金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鱸正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