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的輕資産運營模式迎來轉捩點
2022/07/21
松尾洋平:由於新冠疫情導致供應鏈不暢,日本企業的「輕資産運營」模式的副作用凸顯出來。汽車行業等的生産跟不上疫情後需求復甦的步伐。目前,增加零部件和原材料庫存的動向正在擴大。再加上中國防疫封控等新的不確定因素,日本企業正在被迫調整經營的平衡點。
「從事汽車銷售30多年,這樣的經歷還是第一次」,豐田Mobility東京公司的三輪智弘部長每天都為交貨期推遲而煩惱。以頗受歡迎的休旅車為例,汽油車的交貨期為年內到明年初,而混動車型則需要等到明年2~4月前後。
![]() |
豐田的工廠 |
供應制約導致日本的很多行業發生動搖。三菱電機7月8日推出了新款電鍋,比最初預定的上市時間晚了1個半月。該公司認為,「上海市內供應商的零部件供應不暢,無法生産足夠量的産品」。此外,自4月中旬以來,受中國合作方停産的影響,松下設在靜岡縣的工廠停産了部分洗衣機。
日本製造業跟不上疫情後的復甦步伐。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到2022年4月,全球工礦業生産指數上升3.7%。日本僅上升1.2%,不到全球的一半。5月日本則環比下滑7.2%,是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此前一直壓縮庫存的運營模式有可能起到負面作用。日本法人企業統計顯示,從根據庫存來衡量效率性「存貨週轉期」來看,在疫情前的2019年度,汽車行業為0.57個月。與製造業的平均水準(1.39個月)相比,可以看出汽車行業的效率較高。疫情後汽車行業面臨庫存不足,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生産活動縮減了24%。
資訊通信機械與電子零部件存貨週轉期較短,為1.28個月,該領域的生産也縮減了1%,家電等電氣機械縮減了4%。
![]() |
生産用機械的存貨週轉期為1.93個月,擁有大量庫存,生産增加17%。鍋爐及電梯等通用機械的週轉期為1.74個月,增産幅度為9%,增長率較大。日本內閣府分析稱,「零部件和産品等的庫存水準較高,從結果來看,得以應對暫時性的零部件交貨期延遲問題」。
企業正在加緊確保零部件和原材料。與疫情全面擴大前的2020年1~3月相比,受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2022年1~3月整個製造業的原材料和倉儲庫存增加了31%。特別是汽車、資訊通信機械與電子零部件,2021年春季以後的動向十分明顯。
![]() |
豐田3月底的庫存資産約為3.8萬億日元,1年內增加了約1萬億日元(32%)。集團企業攜手合作,增加了半導體庫存。
熟悉供應鏈戰略的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鵜島崇指出,「重要的是如何確保冗余性」。冗余性是IT術語,表示在重覆或剩餘方面具有多大的安全性,比如將數據存儲在多個介質上等。除了確保多家供應企業之外,「還可以選擇委託其他企業或者行業互助等」。
這樣做也存在課題。在零部件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形勢下,按金額計算,庫存會膨脹。可能會因為確保庫存的成本增加而導致利潤被擠壓。如果因需求迅速下滑或暢銷商品發生變化而造成庫存過多,廢棄或降價銷售就會導致業績惡化。
截至6月,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公佈的通過運輸成本來衡量供應鏈混亂程度的指數處於歷史性高位。烏克蘭危機導致世界經濟的分裂加劇,供應制約也不再是一時性問題。如果不重新尋找效率化和抗風險能力的平衡點,企業將很難實現持續性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松尾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