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值壁壘」拉大日本與世界的距離

2022/10/26


      西村博之:「由於日元貶值疊加通貨膨脹,感覺從發展中國家來到了已開發國家」,為了發洩新冠疫情下的鬱悶心情而從日本飛去國外旅遊的我的熟人M這樣説。美國的物價上漲自不用説,而受美元升值的波及,他在肯亞的旅遊費猛增,這令他大吃一驚。

     

      他在新加坡走進一家「王將」(日式中餐連鎖店),一份「煎餃套餐2000日元(約合人民幣96.7元)!」的價格也讓他看傻眼。看牙科醫生就聊了20分鐘就花了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66.8元),更是無語。即便在馬來西亞,「物價也跟日本差不多了」。雖然M手頭還算寬裕,但他感覺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出國了。

如果「日元貶值的壁壘」長時間存在,人員往來減少,日本落後的風險將加大(Reuters)

 

      (日本)好不容易放開國門,卻出現了「日元貶值的壁壘」。遊客恢復緩慢,企業也對重啟國外出差猶豫不決。影響不容小覷。

 

      據美國哈佛大學國際開發中心的成長研究所介紹,2011年~2016年全球海外出差費用增長了約50%。在郵件及網路會議普及的背景下,為何海外出差費用反而增長呢?研究人員的結論是「大腦本身的移動」對獲取真正的知識不可或缺。

 

      分析信用卡元數據的2020年的論文明確得出了海外出差促進經濟增長、並且越是往來多的産業越是增長的因果關係。

 

      雖然通過郵件也基本可以實現傳達資訊。但據説通過長年積累在大腦內的經驗等隱性知識需要人與人見面才能相互傳達。「日元貶值的壁壘」加劇了日本向外交流的困難。

 

      提出「傻瓜的圍牆」這一流行語的是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養老孟司。他的著作《傻瓜的圍牆》諷刺人們僅憑表層資訊就覺得「已經明白」的風潮,這本書非常暢銷。感覺呆在日本國內就可以了解世界或許也是如此。「日元貶值的壁壘」有可能變成「傻瓜的圍牆」。

      

     這並非無稽之談。在美國投資銀行領導亞洲地區企業調查的前高管在2021年秋季痛切地感到「人員往來減少的弊端很大」。

   


     當時,在新冠疫情的影響告一段落的亞洲地區重啟了人員往來,接觸到各國企業的分析師陸續給出了詳細的報告。而日本一直執行嚴格的邊境對策。他説:「每次跟東京的同事及企業高管聊天,就發現日本企業已落後於最新的技術和市場動向,並且還不自知」。

 

      從長遠來看,弊端也不容忽視。由於日元大幅貶值,S悲傷地説:「去美國州立大學留過學的女兒的學費當時是每年750萬日元。而現在已超過800萬日元」。去國外留學的日本學生2018年度約為11萬5千人,而2020年度驟減至1487人。希望實際去看看、去經歷,從而獲得並非「已經明白的」新鮮知識的年輕人的出國壁壘一下子變高。

 

      現在,日元以與美元的利率差為由被拋售,通貨膨脹國的貨幣沒有持續上漲的道理。問題何時才能修正?「日元貶值的壁壘」如果長期存在,甚至可能成為「絕望的壁壘」。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西村博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