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他,要重振日本半導體行業

2023/01/11


  村山惠一:曾在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大型企業Tokyo Electron(TEL)擔任社長和會長的東哲郎在2019年夏季接到一通電話,「日本是否有能力生産電路線寬2奈米(奈米為10億分之1米)的最尖端半導體?」電話是美國IBM技術部門的高管打來的。

   

  半導體生産的尖端技術集中在台灣等地,半導體行業出現一旦發生緊急事態,全球供應將陷入停滯的危險。對於雖然維持研發,但生産依賴外部的IBM來説,製造夥伴的確保是事關生死的問題。

 

Rapidus與IBM的合作發佈會(左起)Rapidus的會長東哲郎、社長小池淳義、美國IBM研究總監達里奧·吉爾、

日本IBM社長山口明夫(2022年12月13日)

 

  IBM在紐約州奧爾巴尼的官民聯合設施擁有半導體的研發基地。TEL在約20年前與IBM合作在該州展開投資,打下了設施的基礎。當時的TEL社長東哲郎表示,能推動經營的全球化。將IBM與日本半導體行業聯繫起來的橋樑正是東哲郎。

 

  如果從IBM獲得微細化的技術,在日本國內啟動量産,將成為日本半導體重振雄風的開端。雖然已卸任TEL董事職務,但東哲郎感受到機會的到來。

 

  46歲出任Tokyo Electron社長

 

  東哲郎1996年46歲時出任TEL社長,在董事和執行董事的分離、股票期權引進等方面,走在産業界的前頭。重視凈資産收益率(ROE),按照為連續2年虧損負責的不成文規定,一度辭去職務。TEL提升了盈利能力,在日本半導體行業成為贏家。

 

  這樣的東哲郎也存在遺憾。那就是並未改變日本半導體行業不斷重覆的「不可思議的經營」。

 

 

  1986年,日本的半導體躍居份額世界第一,但偏重於存儲晶片DRAM,疏于應對未來。由於過度競爭而自取滅亡。進入21世紀後,專注於開發和設計的無廠半導體企業以及負責製造的代工崛起。此時,日本的各企業因採取首鼠兩端的措施而錯過了浪潮。

 

  東哲郎並非技術人員,學生時代學習的是哲學和經濟史。碩士論文闡述了弱小的日本對大國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不合理性。日本是否至今仍未擺脫這種不合邏輯的機制?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打造強大的經濟。在卸任後,還打算寫論文。

 

  退休後本來打算寫論文

 

  就在這時接到了IBM的詢問。東哲郎開始想不是論文,而通過實踐具體落實合乎道理的半導體經營,心情轉向了不當評論家和意見領袖,而是作為創業者採取行動的方向。東哲郎以會長身份領導的日本新半導體企業Rapidus就是出發點。

  


   

  在接到IBM的聯絡後,東哲郎委託進行技術驗證的是舊相識小池淳義(後來擔任Rapidus社長)。在日立製作所負責生産技術,熟悉代工領域。産生了能成功做到的感覺,在2019年秋季以後,東哲郎加強了對日本經濟産業省和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遊説。

 

參加Rapidus成立新聞發佈會的東哲郎會長(右側)和小池淳義社長(2022年11月11日)

     

  表面看起來,這違反東哲郎的原則。不借助國家力量,自主發展業務,創始人的自強是東哲郎進入TEL的決定性因素。與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等的財界活動也保持距離。但是,此次東哲郎卻馬上與政府接觸。

 

  東哲郎認為,實現量産需要萬億日元規模的資金,但沒有能承擔的日本企業。如果不拉上政府,就無法邁出一步。

 

     重置歸零

 

  開始時日本政府反應遲緩。這是因為當時吸引台積電(TSMC)的工廠是優先事項。東哲郎呼籲瞄準的是最尖端産品,不與台積電形成競爭。為了加強本國的半導體,各國為行業提供支援的潮流逐漸加強,與中國形成對立的美國也決定與日本合作。世界浪潮推動了東哲郎的行動。

 

  東哲郎描繪了「民營企業推動的國家計劃」的框架。在獲得日本政府的協助之後,2022年夏季,呼籲日本産業界向新企業出資。出資的都是汽車和通信等將來的潛在客戶,東哲郎認為沒有用途的開拓就不會成功。

 

  日本7家主要企業的出資分別為10億日元。這個金額實在不高,擁有獨立董事的各企業董事會批准的阻礙很高。這是首先與日本代表性企業乘坐同一艘船出海的現實的數字。

 

Rapidus與imec簽署了技術合作備忘錄(左起為imec的CEO Luc Van den hove、Rapidus社長小池、

會長東哲郎、日本經濟産業相西村康稔,2022年12月6日)

 

  東哲郎還接觸比利時的研究機構imec,決定展開合作。東哲郎回到初心,從先進處學習和重做,認為重置過去經驗的「歸零」將是改變日本半導體行業體制的條件。

 

     經營者的總決算

 

  對東哲郎來説,還是作為經營者的總決算。在10年前,東哲郎曾為TEL和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業務整合而奔走,希望成為微細加工的領導者,應對中國的崛起。結果美國司法部並未批准,計劃遭遇挫折。

 

  當時,依靠政府的道路受阻。如今政府成為「夥伴」。但是,不允許一直依靠政府,終究要挑戰首次公開募股(IPO)。東哲郎辭去柒和伊控股(Seven&IHoldings)等3家企業的獨立董事職務,專注於Rapidus,但猶如解答覆雜方程式一樣,難度很高。

 

  要以新企業為核心重振日本的半導體行業,除了技術之外,還要培養經營人才群,傳遞接力棒。在73歲的東哲郎開始奔跑之前,日本並未出現具有尋求改變衰退潮流這一強大意志的創業者,這是苦澀的現實。

 

  欠缺在緊要關頭與其他國家接通熱線的領軍人物的行業將在世界上失去立足之地。如果東哲郎是日本最後一個接電話的人,日本將陷入困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村山惠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