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産油國因瑞信巨虧源於過度追求高收益?
2023/03/28
岐部秀光:瑞士金融巨頭瑞信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的信用危機動搖了全球金融市場。危機的導火線之一是作為瑞信最大股東的沙烏地阿拉伯的銀行領導人拒絕追加出資的言論。救助計劃的成敗也取決於産油國股東如何應對。瑞信危機令人感受到中東産油國資金的存在感提高,也看到基金運營不透明的危險性。
拒絕救助的言論加速瑞信股價下跌
「不可能」。在3月15日被問及是否對陷入經停困境的瑞信追加出資時,沙特國家銀行(SNB)的董事長阿馬爾・阿爾・胡達裏如此表示,這一言論加速了瑞信股價的下跌。
浮出水面的是中東投資者在歐洲金融市場的巨大存在感。觀察瑞信的股東,最大的沙特國家銀行佔9.9%,卡達投資局佔6.9%,其次是沙特的奧拉揚集團(Olayan Group)佔4.9%。來自中東的3大股東總計持股2成以上。
![]() |
此次,由於瑞銀集團(UBS)救助瑞信,沙特國家銀行損失了相當於投資額8成的12億美元。卡達除了股票損失之外,疑似持有的AT1債券的價值被清零。卡達被認為持有價值45億美元的瑞信AT1債券。
作為去石油化的結構性改革的核心,阿拉伯産油國通過基金展開了投資。金融部門是與資訊技術、娛樂並列的重點發展領域。作為進入國際市場和發展國內産業的跳板,阿拉伯産油非常重視對瑞士各銀行的出資,因此暫時接受此次救助計劃的可能性很大。
傳統上負責管理中東産油國資金的是美國的投資銀行。希望自己涉足金融業務並將其發展成産業的産油國加快了對容易進入的歐洲銀行的投資。卡達投資局過去也曾通過追加出資和投資AT1債券來支撐瑞信的經營。卡達還投資了英國巴克萊銀行。
彰顯出從原本保守的投資戰略發生轉變的是沙特的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PIF同時也是沙特國家銀行的大股東。
沙特王儲作出指示
問題在於投資過程不透明,幾乎不受外界監督。相關人士表示,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甚至會插手具體的選股,要求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超額回報」。
PIF在新冠疫情初期投資了美國迪士尼(Walt Disney)和郵輪運營商嘉年華(Carnival)等。這種投資方法被稱為「不良資産投資(Distressed Investing)」,與穩定投資較多的主權財富基金的形象相去甚遠。
據稱之所以投資瑞信,也是因為王儲薩勒曼要求提高沙特國家銀行的國際知名度。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牽線的是來自美國花旗集團的麥克・克萊因(Michael Klein)。他當時作為瑞信的董事推進了經營重建計劃。
在此次危機中蒙受最大損失的是AT1債券的投資者。由於罕見的救助計劃,AT1債券的價值被清零,股東的利益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護。一部分AT1持有者對於顛覆金融理論的常識、優先保護股東而非債券投資人感到憤怒,表示「背後有政治動機」,正在考慮採取法律行動。
![]() |
2021年1月,在沙特召開的國際投資會議上的瑞信集團的時任CEO Thomas Gottstein(左)和PIF的總裁Yasir al-Rumayyan (REUTERS) |
沙特曾因收購歐洲熱門足球俱樂部和投資設置高額獎金的高爾夫比賽引發爭議。在保守的歐洲金融界,面對沙特不斷增強的存在感,反對和警惕也正在加強。
借助出售國營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的股份等收入,薩勒曼王儲正在尋求把PIF變為世界最大基金。目標是使目前約為6000億美元的運用資産在近期內增至8000億美元。
在密室中敲定的投資方針和實際情況仍處於黑箱狀態。規模日益擴大的基金的危險運營有可能成為全球市場的下一個導火線。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岐部秀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