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學」浮出水面
2013/11/25
![]() |
3月攝於北京 |
積極尋找人才
在三中全會召開前,一名國有企業的高管透露:劉鶴正在尋找人才,似乎和海外留學回國的官員頻繁接觸。劉鶴是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被稱為習近平的「經濟秘書」,是左右改革方向的重要人物。
這位國企高管透露似乎打算將財經小組事務局的人員陣容擴大至2~3倍。在中國還有傳言稱將廢除經濟小組等現有小組,整合為新的改革小組。
加速自由貿易區的設立、轉變行政職能等等。三中全會的決定反映了李克強提倡的改革方針,從中能看出 「習李體制」步調一致。實際上,具體執行政策的無疑是政府的各個部門。但是即便如此,還是給人習近平主導整體改革的印象。
英國巴克萊資本銀行將李克強的改革路線稱為「李克強經濟學」,這一説法一時被中國媒體津津樂道。其中還存在對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的想法。不過,最近卻很少有機會聽到李克強經濟學的説法了。
當然,「李克強經濟學」的理念(不實施短期的經濟刺激政策、控制不斷膨脹的信用風險以及淘汰企業過剩設備等結構改革)並未消失、也並未大幅調整。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李克強經濟學」將成了習近平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構成要素。
![]() |
1992年鄧小平通過南巡講話呼籲再次加快改革、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創造了走出過去2次下滑局面的契機。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擴大至世界第2位,但由於老齡化迅速發展等因素,高速增長時代正在終結。可以説,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了確保持續穩定增長,對於如何推進結構改革的課題給出了中國領導層的一個回答。
仍缺乏具體細節
當然,目前仍然看不到「習近平經濟學」採取哪些具體舉措。國有企業改革和能源領域引入價格競爭等,三中全會決定納入了各種改革藍圖。但也可以説,僅僅列舉了此前歷屆領導層已經認識到,但一直推遲解決的課題。正因為如此,新一屆領導層更加需要的是改革的執行力和速度。
在三中全會閉幕時,公報和決定內容全文會分2次先後發佈。過去的慣例是閉幕1周間後發佈全文,而此次閉幕三天后即發佈了決定全文。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市場對公報內容感到失望,大會閉幕次日股價出現下跌,這讓領導層提前了包含具體政策的決定全文的發佈。
今後,最為重要的不是發佈時間,而是加快啟動改革。「習李體制」的力量均衡也將受到關注……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