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之後再論該向日本學什麼?
2020/02/2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肖敏捷:很有一段時間沒有在這個專欄露面了。除了瞎忙和懶惰這個自身缺陷之外,那就是坐在電腦跟前發愣不知該寫什麼。原因就不在這裡解釋了,讀者只要看看筆者的簡歷也能夠猜到八分。18歲離開老家西安,第一次一個人乘火車跑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武漢。從那之後在武漢生活了將近7年。説武漢是我的第二故鄉毫不過分。
1988年離開武漢去日本時,竟然可以講一口不流利的武漢話。往後在不同場合碰到武漢朋友時,對方會驚詫你怎麼會講武漢話?我説我在武漢連日語都學會了,留學武漢7年修煉的成果。年初以來,30多年前在武漢所經歷的事情,所看到的風景,所接觸的人都像走馬燈似在腦海裏不斷湧現。筆者不善表達感情,也不會喊口號,但心中充滿了失落感。這也算是我對武漢的一種懷念吧。
![]() |
上海街頭戴口罩、穿雨衣防病毒的行人(2月17日、Reuters) |
最近這幾年,無論國內發生什麼事情,很多人便會寫日本是如何應對之類的文章。當人們面對從來沒有體驗過的課題時,總會引經據典去借鑒別人的經驗和教訓,臨門連佛腳都抱,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被看作學習榜樣的日本當然是再好不過的參照物。
日本泡沫經濟的經驗與教訓,日本是如何發展養老行業的,日本是如何克服環境污染問題,日本是如何應對日美貿易戰等等,這些都是來日本參觀訪問時大家最關心的熱門話題。每當被問到這些問題時,筆者都竭盡全力去回答,不懂的地方會請有關專家答疑解難,從國內來的官員或企業家們的反饋來看大家似乎很滿意。
但是送走大家之後總覺得有一絲不安,因為筆者一直懷疑日本的經驗和教訓真的值得我們借鑒嗎?比如養老,日本養老院的精細服務和人文關懷令大家讚不絕口,但是支撐日本養老業的是日本的養老保險制度,不理解制度的重要性只模倣表面現象,那就是照葫蘆畫瓢而已。
還有日美貿易摩擦,日美無論在經濟領域如何摩擦或對立,但日美有同盟關係這個底線,所以只有互相讓步多少的問題沒有必要擔心翻船。明白了這點,你就明白中美貿易摩擦為什麼讓全世界牽腸挂肚。
在大災大難發生之後,日本的對應也經常被點讚。例如3.11大地震之後,日本絕大多數人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忍耐精神傳為佳話,但人都是有血有肉和自私的,都有強烈的生存慾望。之所以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哄搶物資和騷亂,因為大多數日本人堅信今天沒有明天一定會有的,而這種毫不動搖的安心感不是一兩天能夠産生的,是長年累月政府企業個人媒體等共同努力和互相信任的結果。
|
人口規模、現代化的進程、社會制度等基本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相互比較,但是互相信任是維持社會持續發展的最基本因素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大難之後,相信武漢一定會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大家也一定會從中總結出很多經驗和教訓。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包括醫療衛生和教育、環保這些課題可能會得到更加重視。在這方面,日本確實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但要防止出現「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問題。中國的問題還需要中國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決,尤其是社會發展方面,沒有捷徑可走。
如果日本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的話,那就是認真做事的精神,大到認真執行政策遵紀守法,小到認真漱口洗手,全民都做到了,整個社會都會遇事不驚,逐漸成熟起來。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
![]() |
肖敏捷 |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為恒正資本(AIS CAPITAL)的代表合夥人。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和《中國新的經濟大革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