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Made in Japan」指條路
2014/04/30
![]() |
肖敏捷 |
3年多過去了,核電站重新運作仍然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安倍政權雖然公開抨擊小泉前總理廢除核電的「反動言論」,但他也遲遲下不了決心邁出一步。於是隨著日本國內的景氣恢復,尤其是建築行業欣欣向榮,對電力的需求只增不減,液化氣等燃料的進口當然也高居不下。只要核電問題得不到最終解決,這種局面短期內難以有所突破。換句話説,除非出口大有作為,貿易收支的逆差問題應該還會持續下去的。
2012年底安倍首相上任之後,日本銀行的黑田行長採取的超常規金融緩和政策導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貶值大約3成,使日本股市出現了40多年來罕見的火爆行情。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日元貶值會刺激日本的出口,這也是安倍政權所期盼的。事與願違,儘管歐美等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場景氣不錯,但日元貶值並沒有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自從去年10月份開始貿易逆差每個月都超過1兆日元,讓很多預測出口強力反彈的經濟分析師大跌眼鏡。
|
企業為什麼要將生産基地遷移到海外?根據內閣府的問卷調查大多數企業回答是現地化有利於開拓現地市場,當然成本低也是決定性因素之一。雖然包括中國等新興國家的人工費大幅上漲,但與日本國內相比仍然相差甚遠。另外,日本的法人所得稅率高踞不下、電費上漲等也逼著企業遠走高飛。
安倍政權通過日元貶值不光是為了刺激出口,讓日本製造業重返日本國內也是其目的之一。從內閣府的調查來看目前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大。因為由於國內債臺高築,日本財務省對降低企業所得稅十分消極。看來,通過日元貶值來重振製造業的Made in Japan道路十分艱難。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日元貶值振興了日本的旅遊業,來日本的海外觀光遊客終於突破1千萬的大關。而觀光客帶動了酒店、餐飲等日本的相關服務業,這些服務業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Japan,當然有不少來自亞洲的學弟妹們從中做貢獻。
遺憾的是,在日本的經常收支統計中,服務收支所佔比例過小,難以抵消貿易逆差。但從中是否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那就是不要製造業一條路走到黑,要想重振Made in Japan,服務業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作者所屬公司SMBC日興證券無關)
專欄:肖敏捷論中日
肖敏捷 簡歷
出生於中國西安。自武漢大學畢業後,作為日本文部省(當時)公費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福島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研究所。1994年起在日本的證券行業從事經濟分析和資産管理之後,目前SMBC日興證券經濟分析師。作為頻繁來往于中日之間,不斷推出準確經濟報告的經濟分析師而為人所知。
在《日經Veritas》排行榜(2010年)經濟分析師部門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國人經濟分析師看中國經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