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總務省於2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12月製造業從業人數較去年同月減少35萬人,為998萬人(原始值),時隔51年首次低於1000萬人。除了適齡勞動人口整體減少之外,日本企業紛紛將生産基地向海外轉移也産生了很大影響。在日本國內,不斷增長的服務産業正在吸收製造業難以消化的勞動力,産業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日本的製造業從業人數自頂峰時期的1992年10月達到1603萬人以來,基本呈現連續下滑態勢。此次是1961年6月以來首次低於1000萬人。製造業佔從業人數整體的比重達到峰值是在上世紀70年代前半期,為27%以上,這一數值到去年12月已經降至16%。尤其是2008年美國雷曼危機以後,由於世界經濟減速導致出口放緩,從業人數出現了加速減少。
去年12月整體從業人數較去年同月減少38萬人,為6228萬人。而建築業從業人數則減少14萬人,為490萬人,減少幅度巨大。自去年起,1947~1949年出生高峰的「團塊世代」陸續達到65歲,退休人數不斷增加,從業人數今後預計將繼續減少。
製造業從業人數減少除了因為適齡勞動人口減少之外,日本國內市場萎縮也産生了消極影響。以日本國內銷售處於低潮的汽車行業為例,預計日本國內生産很難增加。
由於亞洲其他國家市場有望不斷擴大,同時人工費低廉,不少日本企業認為將經營資源用於擴大本地化生産更加有利可圖。汽車的日本國內産量與達到頂峰時期的1990年(1348萬輛)相比,近年來減少了3成左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