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美規避貿易戰的努力不夠

2018/09/19


   作為兩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中國負有確保世界經濟穩定的責任。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固然重要,但不能躲在「美國第一」和「中國第一」的外殼裏。

 

   儘管如此,美國和中國領導人似乎都沒有努力避免貿易戰,而是展開制裁和報復的交鋒。兩國應立即重啟對話,探索緩解摩擦的具體舉措。

 

   美國日前宣佈,以中國侵犯智慧財産權為由啟動第3輪制裁措施。自9月24日起對2000億美元進口中國産品加徵10%額外關稅,自2019年將稅率提高至25%。

 

廣州街頭諷刺美國加徵關稅的海報(AP)

 

 制裁措施的對象至此增至2500億美元,演變為對中國輸美産品的一半徵收高關稅的異常事態。中國一直以報復措施來回應美國的強硬舉措,看不到作出妥協的跡象。

 

   隨著貿易戰的激化,在中國,經濟減速和股價下跌日趨明顯,而在美國,企業的成本上升和海外直接投資停滯令人擔憂。這樣下去,不僅是兩國,世界經濟也將遭受打擊。

 

   因美國利率上升和新興市場國家資金外流等影響,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不應再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如果某個地方發生危機,眨眼之間就將波及全世界,難道沒有通過10年前的雷曼危機學到這一點嗎?

 


 

   尤為重要的是美國的自製。此次宣佈的制裁措施的對象涉及食品和傢具等與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關係模糊不清的品類。不得不説,為了打擊中國,美國正在肆意徵收額外關稅。

 

   美國應撤回違反國際準則的單方面制裁措施。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日本和歐洲合作,敦促中國保護智慧財産權,或許才是正道。對全部中國輸美産品徵收額外關稅等舉措,是毫無道理的。

 

   中國也必須改變惡劣的智慧財産權侵害和産業保護。希望不要隨便啟動報復措施,而是尋找有助於緩解摩擦的領域。

 

   中美的貿易戰還與主導權之爭有關。有觀點擔心中美陷入新舊大國衝突難以避免這一「修昔底德陷阱」。兩國不應關閉對話的窗口,應尋找建設性的貿易不均衡的消除舉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