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領導人微笑握手
2015/04/24
![]() |
習近平與安倍晉三在會談前握手(kyodo) |
通常政治領導人在施展外交戰略時不僅僅要考慮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要照顧給本國民眾的印象。內外均衡是一個合格政治家的基本素質。對於中國的領導人來説,比如毛澤東時代,政府有能力完全控制輿論,毛澤東的言行可以有選擇的讓民眾知道。但今天是資訊網路化時代,政府已經沒有能力完全操控資訊的傳播。也就是説政治領導人隨意施展身段的空間越來越小,只能憑實力實施外交戰略。在一個高度國際化的時代,內政和外交越來越統一,內外不再有別。
對於日本政治領導人來説,外交一直就是高風險的領域。只是今天的安倍首相憑藉其實施的經濟政策推動了日本經濟發展,股市連連攀上新高,此舉大大利多了民眾對安倍首相的支持率。在民主政治國家,對於政治家來説,有了民眾的高支持率就可以有恃無恐,在外交上也可以顯現自信。
![]() |
柯隆 |
毋庸諱言中日兩國關係還面臨很多挑戰。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都沒有得到滿意的解決。除了這些負資産以外,中日尚未建立互信機制,一旦發生意外事件,中日之間沒有一個解決問題的高效機制。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日兩國國內都存在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偏激人士。全球化的今天,除了國家利益嚴重衝突以外,文明開始對立,宗教也開始衝突,擁有極端思潮的偏激人士不斷煽動民族對立和衝突。避免這樣的對立和衝突恰恰是政治領袖義不容辭的責任。
好在我們看到中日兩國的草根交流在不斷擴展和延伸。我無法從來日本旅遊和出差的中國人身上找到任何一點反日的跡象;當然,我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日本的商家不願意接待中國人。我們應該牢記歷史,但牢記歷史不是為了加深民族仇恨,牢記歷史的目的是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
我們不能期待中日兩國重新回到80年代的蜜月狀態,毛澤東時代結束以後,中國人看到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日本的《追捕》,它改變了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通過這部電影中國人也接受了曾經侵略過中國的日本人的後代。但應該説那時的中日關係是非理性。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我不相信熱烈的友好關係可以持久,我們應該構建平和的理性的中日關係,有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