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日本演講時經常會説:「眼下的日中關係處於兩國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差狀態」。大部分日本人也似乎都同意日中關係實在不佳,有統計證明這一點並非杞人憂天,民調顯示90%以上的日本人不喜歡中國。為什麼日本人如此不喜歡中國人呢?很多學者分析説因為兩國在歷史問題上意見不一致,而且,就領土和領海問題也有很深的分歧,所以,造成了兩國國民感情不斷惡化。
|
柯隆 |
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束後的李克強總理的記者會上,日本朝日新聞的記者提問説:「今年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中國計劃搞大閱兵,李總理是如何考慮此舉對日本國民感情帶來的影響的?」這個記者的問題似乎擔心中國的大閱兵是在向日本示威。不錯,中日雙方如果不能很好合作,一方的發展多少會造成對另一方的威脅,只有合作才可能實現互惠互利的關係。
除了一些極端的和不負責任的言論之外,大部分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是不願意看到兩國大動干戈的,但同時必須承認中日兩國的國民感情的確不佳。其中有很多複雜因素,比如歷史責任問題,領土領海問題以及一些極端性言論的煽動和這些問題被政治化而不斷升級。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先生在日本演講時曾經表明領土領海的歸屬問題不應該交給政治家去解決,因為政治家們通常是以自己的政治生命為優先,這些問題應該交給人民來解決。這話道出了領土領海問題不易解決的真諦,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又少不了政治家,因為政治家是代表國家和人民的。
不過兩個民族的友好關係的確不能完全交給政治家去建立,政治家通常會利用所謂的中日友好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回想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日關係表面上處在一種近乎蜜月的關係中,應該説那也是很不正常的,至少説是不理性的。如果中日關係從一種不理性的友好走向反目為仇,那今後的中日關係令人堪憂。中日兩國人民應該致力於建立一種理性的友好關係。
當我看到有人寫所謂中日開戰之類的文章和書籍,我就不禁要懷疑這種人的動機和人品。無論什麼人都不應該煽動國與國之間的開戰,愛好和平是為人的本分。很遺憾在中日兩國陷入危機之際總有一些人跳出來主戰,將自己偽裝成一個愛國志士。在網路文化發達的今天,網路上愛好和平被指為漢奸,煽動戰爭反而成了英雄,這到底是什麼邏輯?
有一點必須明確,中日兩國不可能回到40年前的蜜月狀態,當然絕大部分人不願意看到兩國開戰,中日兩國唯一的出路就是和平共處。70年前中日兩國經歷了非常不幸的歷史,70年後,中日兩國應該重新開始和平共處之路,和平共處才是中日兩國關係的新常態。
政治家通常擅長於綁架人民,有些政治家從來不會為其政治信念獻生,想的只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作為政治家最大的忌諱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其政治活動聯繫在一起。同時我們看到日本的日中友好團體的領導人的老齡化實在太嚴重,我想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退休?促進中日兩國的友好需要年輕人的積極參與。另外,中日兩國關係中夾雜了太多政治元素,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政治家和政府官員希望從中獲得個人利益。中日兩國人民並非一開始就反目為仇的,太多的政治因素使得我們兩國經歷了太多的不幸。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主導兩國關係步入正常化,這才是走向和平共處的第一步。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19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