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情結與流毒

2016/05/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今年5月16日是文革發動50週年。對於中國人和中華民族來説,文革是一劫,從未有過的災難。關於文革,中共在正式的文件中已經徹底否定,今天的中國人無論其政治立場如何都不敢公開推翻中共關於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決意。當然,中共的決意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發動文革的主要責任歸罪于「四人幫」,實在有點勉強。在那個年代,發動如此慘絕人寰的運動沒有毛澤東的親自指示和支援,區區「四人幫」完全沒有這個能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的天安門廣場 (AP)


  柯隆 的其他文章

  中國的問題多嚴重?

  中國經濟的迷

  夢幻的奇蹟和僵屍企業

  市場經濟中的政府

  人定勝天?

  G20在作秀  

  經濟學家茅于軾

  人,應該有信仰

  安倍經濟政策-欲速不達

  日本央行實施的負利率

  適度腐敗

  關於快播事件的聯想

  遠觀台灣的民主選舉

  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北朝鮮

  2016這一年

  股市熔斷説明了什麼?

  説説牡丹峰樂團的「政治化」

  高危群體

  什麼是服務?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我們今天回顧紀念這個日子當然不是為了揭開傷疤,而是要很好反思,防止文革重新到來。有一個法國哲學家説過:我們都是恐怖份子。其意思是説,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人性中的惡會導致人施展惡行,平時一個普通人隨著環境變化,有可能突變成一個恐怖份子。

        我們翻看很多關於文革的歷史資料可以發現,那些應該如天使一般的青少年居然變成了惡魔,把他們的老師或鄰居毆打致死。文革是一場政治運動,但這場運動發展成全民運動,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難道不應該認真反思嗎?

        應該説,今天60歲以上的一部分人是有文革情結的,對於他們來説,文革意味著他們的青春。比如那些上山下鄉到農村去的知識青年,在農村受苦受難,但是,今天這些老人回憶當年,不知不覺地過濾掉那些苦難,留在他們腦海中的有很多青春的回憶。這些個人經歷無可厚非。

         但是,當我們站在一個民族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時,就不應該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過濾掉那些災難。首先文革毀掉了幾代中國人,而且一直在影響今天的中國人。老知識份子被下放,年輕人該讀書的沒讀書。其次,文革徹底革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命。我想沒有中國人否定孔子是自己的老祖宗,但孔家的祖墳居然被紅衛兵造反派掘開,關於這段歷史《炎黃春秋》有具體的記載。據説當年掘墓的主導者很早也因病斃命,我不是唯心論者,但我希望這是報應。

         當一個民族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失去了敬畏之心,這個民族的明天會怎樣。我每每聽到很多官員和文人誇誇其談中國文明如何輝煌云云就覺得很悲哀,因為她的子孫中有太多不肖之子。當我看到恐怖組織在中東和北非破壞文物時,我不能不聯想到當年的造反派的惡行,這二者有什麼不同嗎?

         應該説發生文革主要責任在於發動者,但同時每一個參與者也有責任。發生文革的土壤就在於中國有太多的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好幾年前,和一個國內來的小官員喝茶聊天,他告訴我説總理有一個講話要實現一連串的光輝目標。我看他説話時有點興奮,就故意説:你覺得那些目標能實現嗎?我有點意外,他對我説:既然總理説了就一定能實現。

        如果他出於自己的官位言不由衷,我想他還有救,如果他那句話是發自肺腑,那他的後半生如何就很難説。我不是説那些光輝的目標不能實現,我覺得關鍵我們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很重要。



         文革中的年輕人應該説大部分都很單純,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個別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如遇羅克,張志新,林昭等都慘遭迫害致死。説實話,怕死的人佔絕大多數,人要走完這短暫而漫長的一生不容易,你可以言不由衷,但絕對不能只有身體沒有腦袋。雖然我是研究經濟的,但當我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果,我從來不認為經濟增長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産生了近3億中國人有了現代文明的意識。雖然中國還不是一個民主社會,但今天的中國人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個詞就是「我的權力」。我很高興中國人有了權力意識。30年前或40年前,中國人完全沒有權力意識。

柯隆
         每年有600萬大學生畢業,有1億2000萬中國人到國外旅遊。他們在國外的見聞循序漸進地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我不太相信文革會死灰複燃,但是我們應該警惕有人利用所謂的文革情結,群眾運動被政治利用造成的一定是悲劇。鄧小平説發展是硬道理。那麼,我想這不僅僅意味著經濟發展,我們每個人的意識也應該與時俱進,保障一個社會的穩定首先是這個社會成員的大部分人不被忽悠。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 隆 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