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總是嘴上愛國
2019/01/2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生活在日本,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日本人很少把愛國掛在嘴上。日本人説,與其愛國,不如提倡愛鄉,也就是愛自己的家鄉。
去美國,很多美國人都在窗戶或院子裏插上國旗,也許是一種愛國的表現。20年前去舊金山,那裏有全世界最大的唐人街,我住的酒店剛好可以俯瞰整個唐人街,結果發現每間餐廳的屋頂都插了旗子,有的是五星紅旗,有的是青天白日旗。問當地的華僑,他們告訴我,有的餐廳親大陸,有的餐廳親台灣。我心裏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
圖為2012年9月18日上海日本總領館前的抗議活動(kyodo) |
近來華為的財務總監在加拿大被捕,據説在國內掀起了新一輪愛國熱潮。
|
愛國主義,外國人稱為nationalism,也可以説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也有人稱之為義和團,不過魯迅描寫中國人的嘴上愛國為阿Q精神、自我滿足。其實看你愛不愛國,不在乎你説什麼,關鍵看你怎麼做。試想,你口口聲聲愛國,可是你上了高鐵,卻去搶佔別人的位子,那能叫愛國嗎?你一邊愛國,一別借到國外訪問的機會遊山玩水,花公款,那能叫愛國嗎?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愛國,首先應該自愛。今天的愛國青年,太多人闊論愛國,卻不會自愛。
70年前的中國,有很大一批讀書人是懂得自愛的,他們知道讀書人的本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説,什麼不該説。那是讀書人的矜持。反右派以後,特別是到了文革,這批人幾乎體面掃地,當人生活和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就談不上體面和本分了。
不久前去上海,跟上海的年輕人説,老上海人生活很講究,雖然生活沒有今天闊綽,但他們吃晚飯,稀飯,小菜(鹹菜),小點心,飯後清茶,聽一段越劇或者獨角戲,也或許在里弄裏散散步。今天的上海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休閒有品味的景象。
中國人喜歡躍進,每一次躍進都是對傳統文化的摧殘。有一個報道説中日戰爭期間,美軍要轟炸日本,結果流亡到重慶的梁思成特意去美軍司令部,告誡美軍司令:轟炸日本我沒有意見,但希望不要轟炸京都和奈良。結果那位美國司令居然聽取了這位建築設計家的意見,沒有轟炸京都和奈良,否則,我們今天就看不到繼承了唐朝長安遺風的古都了。
據説,梁先生50年代建議不要拆毀北京的古城牆,但領袖沒有聽取這位建築家的建議,一聲令下拆毀了本當評為世界遺産的古城牆,那以後,每一次運動都對古代文明一次摧殘,最令人髮指的是居然革命小將們掘開了曲阜的孔陵。那裏應該是中華文明的聖地。試想想看,如果有誰敢掘開伊斯蘭的聖地,或者猶太教的聖地,他還能活著走出來嗎?
暴徒的行徑絕對不應該被描述為探索。
幾千年來,比起外國人對中國文明的破壞,其實我們自己人的暴行帶來的危害更大。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幾乎斷送了中華文明的命根。後來的文字獄同樣致命。反右文革幾乎打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而這一切暴行都不是外國人所為。這些年的城市化改造,又一次雪上加霜破壞中國文明,我的家鄉有一個小區開發居然肆意地填掉了明代的古井,罪過。
去英國,到大英博物館,看到當年的殖民者那樣珍惜從中國掠奪去的文物,去美國,到大都會博物館,看到他們特意開闢了一層展館展現中華文明。到底誰是真正愛惜中國文明的繼承人?為什麼總有那麼多年輕人打著愛國的旗號破壞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文明?
今天的中國到底是什麼主義?我不知道。但我看到國內的資本家們個個在資本主義國度都擁有多處豪宅。他們是愛國?還是賣國?反正他們是愛他們自己。這些人的錢從哪來,又到哪去了?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嗎?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柯隆 |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