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37)日本人重新掀起「相親」結婚熱!
2014/10/20
所謂戀愛結婚,指的是處於適婚年齡的男女彼此相遇,相互産生好感,並最終走向結婚,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普遍的結婚方式。
而相親結婚指的是,希望結婚的男女通過中間人的介紹而坐到一起,兩個人彼此滿意,最終成為夫妻。在日本,過去幾乎所有男女都是借助這種方式尋找結婚對象。
但在日本,在隨著時間推移、所有價值觀都發生明顯改變的第二次大戰後,認為相親結婚「土裏土氣」的潮流不斷加強,年輕男女開始青睞戀愛結婚。而在最近,試圖重新評價日本自古以來的相親的呼聲正在高漲。
究其原因,是因為現代人都非常忙碌。男女彼此相遇的機會正在減少。換言之,戀愛的機會出現了銳減。
同時,即使不結婚,也不會遭受白眼。人們往往過著隨心所欲的獨身生活,而當注意到問題的時候,早已經過了結婚適齡期,於是將陷入「沒有結婚對象剩下」的狀態,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於是,就會感到焦慮。
結果,「我要找媒人阿姨!」
長期以來,日本人結婚都不能缺少「媒人」這個重要人物的存在。在很多時候,媒人應該是中年女性,同時是在社交界呼風喚雨的人脈豐富的阿姨。她們的厲害之處或許在於,只要看到處於適齡期的男女,大腦中的電腦就能迅速啟動。
哎呀,這位姑娘既有教養,又很高雅。好像完全適合○○家的長子。
嗯,這個小夥子是未來的醫生。真是太好啦。讓他和○○家的姑娘相親應該很好。
諸如此類。
媒人阿姨手頭都擁有很多被稱為「釣書」(介紹自身情況的簡歷)的東西。簡單來説,就是履歷書。履歷書當然會附有照片。照片除了在專業照相館拍攝的之外,還要附上生活照。將照片和履歷書給當事人觀看之後,如果得到「那就見個面吧」等等回應,「相親」就算成功。
這種相親活動會根據基本已確定的程式進行。
首先場所必須是高級酒店的餐廳,亦或是高級餐廳,同時必須是單間。
參與者包括參加相親的男女兩人。這是當天的主角。作為陪同人員,有時母親等人也會參加。
此外,第二主角就是媒人。當天的主持人無疑是媒人。
對於兩位主角來説,至關重要的是服裝。因為第一印象決定著相親的成敗。一本權威書籍給出的建議是,「應該避開過於休閒或鮮艷的服裝。女性要選擇輪廓優美的連衣裙和質地柔軟的套裝等、給人以整潔印象的西服。如果是男性,最好選擇深色套裝或休閒西服」。
其次非常重要的是,當天的對話。話題的選擇必須細心加以注意。一般情況是從履歷書上所寫的「愛好」、「特長」等話題開始聊。
寫成劇本就像下面這樣。
媒人:「○○的愛好是冬季運動吧」
男性:「是的,我擅長滑雪」
媒人:「(面對女性)○○小姐喜歡滑雪嗎?」
女性:「是的,偶爾去滑雪。但水準不高」
媒人:「哎呀,那請○○教教你吧」
女性:「是啊,請一定教教我。拜託啦」
聊到這種程度,成功率是否能達到8成呢?
據一本權威書籍介紹説,相親時不能涉及的話題包括,「?支援的政黨等政治方面話題、?自己信仰的宗教、?自己自吹自擂以及④有關對方過去的深入提問」。
真讓人為難。從個人角度來説,全都是「絕對想要了解的項目」。
之後,媒人會找準適當時機,説「你們年輕人自己到院子裏散散步吧。」
終於到了當事人單獨相處的時間。如果媒人沒有説出這樣的話,或許就可以斷定媒人認為「這次相親以失敗而告終」。
發展到這裡,相親劇本還沒有結束。
相親結束之後,必須做出「回答」。首先是相親當天,回到家之後要立刻向媒人表示感謝,同時給出大體的感想。
如果中意對方,並希望考慮結婚,一般會説「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和對方繼續交往」。
而如果不滿意,就必須做出拒絕。這時,如果直截了當地表示「不喜歡」,是有違日本文化的。日本人平時就喜歡模稜兩可的表達方式,此時會使用比平時更加模糊不清的説法,諸如「對方的家庭非常優越,我可能很難符合要求」、「我感覺對我來説,好像是已經過去的緣分」。這麼一説,基本就能知道「這是不滿意啊」。
像這樣介紹完日本的相親活動之後,我再一次想,老規矩這麼多,真是太麻煩啦!
但如今在日本,已經進入男性的20%、女性的10%在一生中從不結婚的時代。男性的終身未婚率在最近30年裏增加至約8倍,而女性則增加至約2倍。那麼,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呢?或者説無法結婚呢?或許是因為相親現象正在減少,同時扮演媒人角色的中年女性正在消失。
媒人行業已經成為生意,大規模的「結婚仲介所」比比皆是。但是,很多年輕人不願去敲開「結婚仲介所」的大門。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