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57)外語學習最大難關是中文和阿拉伯語

2015/03/1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日本大學生在選擇第二外語時會學習哪種語言呢?

      一份面向年輕人的雜誌2014年以200名男女大學生為對象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第5位是南韓語、第4位是西班牙語、第3位是法語、第2位是德語、第1位是中文。在進行調查的時候,竟然有4分之1的學生正在學習中文。

      可見中文學習很受歡迎。那麼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使用人口的壓倒性優勢。
      以中文為母語的人約有13億人,即使作為第二語言,據稱也有約2億人在使用,擁有世界最多的使用人口。也就是説,中文學習者抱有一種希望,即如果掌握中文,或許在世界各地就不會遇到語言障礙。

      這種期望未必就是錯誤的。我曾遇到下面的經歷。

      在越南胡志明市出差時。
      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我到街上散步。在一家服裝店,看到一件灰色的絲綢連衣裙,有點動心,於是打算詢問價錢。
      但是看店的年老女人不會説英語。同時我也不會説越南話。
      正在為難之際,突然靈機一動。
      ——試試説中文吧。

        我用中文問「多少錢?」
        年老女人在一瞬間露出驚訝的表情,但馬上用中文回答説「○○」。這就是為難之際中文來幫忙。

      下面談談我的一位朋友、一家航空公司的員工的故事。據稱也是在出差時,他去的是非洲的一個城市。他在街頭散步時迷了路,但那是英語行不通的地方。他不知所措,情急之下試著使用了學生時代學習的中文。結果竟然有人聽懂,讓人頗感意外。仍然是為難之際中文來幫忙。

      中文除了母語人口眾多之外,懂中文有時還有利於找工作。聽説在日本,如果英語在TOEIC(多益考試)800分以上、而且中文達到日常會話水準,對找工作非常有利。

      但是,事情並非這麼簡單。日本人學習中文,面臨巨大的障礙。
      進入外語大學的日本大學新生感到頭疼的是,阿拉伯語專業從右到左書寫的阿拉伯文字、以及中文專業的中文發音(尤其是四聲),被稱為兩大難關。也就是説,難度與阿拉伯語屬於同等程度的就是中文。

      尤其是在發音方面遇到挫折的日本中文學習者為數眾多。其中四聲是最大難題。日語發音基本上沒有起伏,因此難以理解中文發音存在高低起伏。

      與此同時,中文不但存在日語中不存在的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區別,還具有捲舌音,這是日本人出生以來從未運用過的舌部動作。

        在剛開始學習中文的日本人利用剛記住的中文短句向中國人打招呼時,由於發音糟糕,對方竟然很多時候都完全聽不懂。而在確定到中國赴任之後學習中文的日本人往往會碰到這種發音的巨大障礙,或者遭遇挫折。

      下面是中文教師給出的建議。
        「總之最好以發音為中心進行學習。語法即使弄錯,只要發音保持準確,對方基本都能領會」

      因此,我選擇了僅僅學發音的教師單獨授課。
      説實話,僅僅學發音的單獨授課需要忍耐,而且非常痛苦。但是,多虧了發音訓練,我能完美地發出讓日本人頭疼不已的「r」發音!

        但直到今天,有一個發音無論如何都發不好,那就是「chun」。這個發音需要動用臉頰的肌肉,無論怎麼練習都發不好。於是在別人面前,我總是盡可能避免使用「春天」這個單詞。


        日本人不擅長的中文發音主要是以下3個。

        1  「r」
        對於日本人來説,「日本」、「日本人」等都是常用的發音。如果「r」的發音不準確,在説「我是日本人」這句話時,對方經常聽不懂,經常有日本人因此感到心灰意懶。

        2  「e」
      日語自不必説,這是英語中也沒有的發音。老師告訴我們,在發音時請想像脖子被勒住的感覺,中國各位讀者在小時候,老師也是這樣教的嗎?

        3  「n」和「ng」
        在日本的中文學習者中,由於這個問題放棄的人也不在少數。在日語中,無論是「n」還是「ng」,都是相同的發音,難以理解其差別。但對於中國人來説,則完全是不同的發音,將兩者混為一談的「日本人的中文」難以理解。

      我在第一次聽到中文的時候,會大吃一驚,感覺「竟然存在發音如此優美的語言」。換句話説,中文就是一種音樂。即使是日本人,被稱為音樂家的人學習中文發音也很迅速。

      曾在中國發展的音樂家宮下匠規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中文包括發音在內,全都非常完美。據説宮下為了練習發音,「仔細觀察了中國人説話時嘴唇的運動以及臉頰肌肉的運動」。

      不論如此,學習外語有助於相互理解,同時毫無疑問將擴大新的世界。加油吧,正在學習中文的我們!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