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60)【沖繩.那霸】在地小店的相逢,先來後到的陪伴
2015/07/22
![]() |
有趣的是,雖然記憶中這些東西都蠻好吃的,覺得同樣的地方再吃一次也挺好,但這一回再訪沖繩,居然不僅黑糖刨冰一碗都沒吃,甜甜圈也是到了機場時才應景的買了兩個,還很不積極的放到隔天變早餐。至於第一牧志公設市場確實又去逛了,但最終只是繞繞,沒在那裏吃飯。
到底為什麼呢?大概就是在旅行時,身體裏那個「憑緣分、靠直覺」的心理機制再次啟動了。
對國際通上的晚餐地點都失去興趣以後,那麼該去哪吃?離開國際通,我汗流浹背的回到飯店,沖個澡以後再出門,這一回決定往反方向走。
逛過幾間麵館或食堂,想踏進去,不知為何又駐足。最後拐進一條小巷,看見這間名為「Pipachi Kitchen」(ピパーチキッチン)咖啡館食堂,就覺得非它莫屬了。店名源自於當地的胡椒香料別稱,想當然爾賣的就是沖繩家鄉料理。在可愛的咖啡館空間裏,食物用的全是當令鄉土食材,但呈現的方式有別於傳統,可謂是沖繩創作料理。自家製的手工豆腐吃完了還可免費續加,感覺就是一項充滿著自信與自豪的作品。
後來才知道,這間店其實在小圈子中早已口耳相傳。導遊書上也曾介紹過。沒想到偶然相逢的在地小店,獲得了精緻而美味的一餐,來頭其實也不小。不靠導遊書而走進導遊書的店家,並且還覺得好吃,那真的就是緣分了。
結帳時,店長問我是從哪來旅行的嗎?我回答,我從東京來,但我是台灣人。店長喜形於色,説:「據我所知,您可能是本店第一位來自台灣的客人耶!偶爾會有南韓的旅客,台灣的倒是沒見過。希望以後可以愈來愈多呀。」
「相信我,會的。」我笑了笑回答她,沒有多作解釋。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遊記《東京,半日慢行》、《日本,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