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63)【京都.西陣】行走船岡溫泉
2015/09/02
![]() |
船岡溫泉開業於1923年,迄今仍完好保存著當年的建築。屋脊兩端裝飾的「博風版」(日文為唐破風)為其特色,已被日本文化廳登記為有形文化財産。傳統中散放著幽幽古典的氣息,佇立在庭園的入口前仰望建築外觀時,就讓人感覺這就是一種飽滿著優雅的京都風格。
外在看起來典雅低調,其實走進室內卻另有一番天地。從天花板到窗欞的內裝,精緻的雕飾,華麗的配色,每一個角度都稱得上是藝術品。明白了原來過去這裡的客人多來自西陣、上七軒的酒場客人與舞妓以後,就不難理解裝潢中何以如此散發著奢華氣氛的原因。以外在的低調掩飾著內在的澎湃,大約也是很京都的表現吧。
這搬傳統風格到了溫泉浴場卻又變成十分現代的設備。如今在日本各個錢湯幾乎都會有「電氣風呂」(在浴池中釋放微量不傷身的電力,幫助血液迴圈),其實最早開始導入這項設備的錢湯就是船岡溫泉。
距離船岡溫泉幾步腳程的地方,有另外一處歷史九十多年的錢湯建築。不過,這裡不能泡湯。改建錢湯建築成為咖啡館的「café sarasa西陣」因主題有趣,且風格特殊,不僅成為當地人小歇的去處,也早已成為熱愛京都的外地文青們必訪之地。
沿著原路回頭,再從千本通回到交界的今出川通上,我的西陣散步小旅也將告一段落。
順帶一提,沿路兩側似乎不太有可看性的千本通,其實大有來頭。千百前年,日本人以唐長安城為本打造京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時,市中心的南北要道,也是全城最大的街,是同樣取自於長安路名的「朱雀大路」。當年朱雀大路的大約位置就是現在的千本通。物換星移,攤開現在的京都地圖,貫穿京都市區中央的南北要道已被烏丸通給取代。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5部以上。近作為遊記《東京,半日慢行》、《日本,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