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36) 不僅京都人,名古屋人也不簡單
2016/08/17
![]() |
我有日本女友是名古屋出身,她跟我説她結婚時嫁粧好幾卡車,而且每件都又大又重,新居都裝不下,我還以為是炫富,後來才知道名古屋人的確會比較虛榮,做什麼都要擺出門面來,也比較誇張些。
名古屋人這部分還滿像大阪人的,像服飾或髮型都不是簡樸型的,名古屋女人喜愛的卷髮,還被稱為「名古屋卷」呢!名古屋人有錢就會在夜裏飆外型奇特的進口跑車,把音樂開的很大聲,唯恐路人沒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名古屋人萬事喜歡日本第一,像是日本第一個(最早的)廣播電臺是名古屋的CBC(中部日本放送)、日本第一條10公尺寬的道路是在名古屋、名古屋車站裏日本最大的模特娃娃等等。或是名古屋人很愛説日本第一家速食店是名古屋的肯德基,雖然這家店沒有半年就撤退了。
雖説名古屋人很虛榮、愛排場,但平時生活很節儉而不浪費,討價還價不輸給大阪人,大阪是歐巴桑喜歡殺價,但名古屋則不分男女老少都會殺價;名古屋人萬事講求實用,尤其家電等造型太花俏,反而不討好;名古屋人雖愛面子,但是去參加開幕典禮或喪禮等,都會把會場的花帶回家,物盡所用,絕不浪費,據説名古屋人去觀看大相撲名古屋場所,在最後一天的所謂千秋樂,還會把土俵的砂帶回家當紀念品,據説以前也有因此土俵的砂都不見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好像高中棒球選手從甲子園把砂帶回家當紀念品般。
名古屋人愛鄉精神很強,像名古屋的職棒球隊中日龍如果跌落B級時就會心情不好,上班時還會發脾氣;如果中日龍表現好時,名古屋巨蛋就會爆滿,職棒轉播的收視率也很高,如果表現不好時,名古屋人就會失去看球興致,説起來很現實呢!
名古屋人跟大阪人一樣,很喜歡附送的「沙必死(service)」,因此名古屋的café的早餐,也就是晨安套餐,都是點咖啡而免費附送非常豐富烤土司、果醬(或奶油)、雞蛋乃至沙拉等,讓人很滿足,這套作法,現在風行全日本。
名古屋代表性的咖啡店「咖啡所米田(KOMEDA)」因此非常成功,多達676店,僅次於星巴克咖啡、羅多倫(Doutor)咖啡,成為第三大咖啡連鎖集團,不但被外資看上,也因此股票還上市,名古屋早餐文化也因此散播更快,許多名古屋特有的吃法如把紅豆餡塗在土司麵包等,也因此傳遍日本各地,不過同在愛知縣的一宮市跟豐橋市都表示早餐文化的發祥地是自己,而非名古屋市。
名古屋許多食物現在也逐漸成為日本人經典的「定番」食物,像是炸好的天婦羅包在飯糰裡,或是醬汁味的厚切豬排(Tonteki)、蔬菜炒雞肉的所謂「雞江(鶏ちゃん)燒」等非常流行,不過三重縣認為切成棒球手套形狀的厚切豬排是他們名産,而非名古屋的,「雞江燒」也有岐埠來抗議,表示自己才是原創者;但是名古屋不在乎,認為這是自己發揚光大,就算是名古屋的。名古屋人很自豪名古屋港的貿易順差每年有6兆日元,雖然半數是靠豐田汽車,不過同樣在愛知縣,名古屋也當仁不讓地沾光了。
![]() |
名古屋人愛面子,但卻恨務實,因此泡沫經濟崩潰時的,名古屋受害最少,因為名古屋人不會去大炒作地皮或股票;此外名古屋人雖然不大擅於吐訴自己的事,不過一旦當了朋友,就會當一輩子的朋友,雖然有人故意愛説「名古屋人很討厭」但那只是名古屋人並非無個性,名古屋人其實非常可愛呢!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