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131) NHK淺談
2016/09/08
情況就好像,香港最受歡迎的電視臺,不是 TVB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而是現在數位廣播頻道的香港電臺第31台。
NHK 有什麼好處呢?有説,因為 NHK 是一種由國民集資去供養的電視臺,所們沒有亦不需要商業廣告,他們亦都有「社會責任」去提供優質的電視節目。
如最近,在里約熱內盧的 2016 奧運會,他們提供的訊息也相當專業,不偏不倚。由於他們「理應」不需要討好觀眾,所以在播放女子排球金牌大賽,中國對塞爾維亞的時候, NHK 也不需要像香港的電視臺轉播時一樣,在中國隊得分的時候,就大呼大叫,吶喊助威。而在塞爾維亞打得好的時候,就對中國隊説加油。NHK製作的電視節目,也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如以「日本歷史」作故事骨幹的大河劇,講述日本人奮鬥史的晨間劇,都是他們的主打招式。
可是,也有不少人其實對 NHK 很有意見。有些日本人認為,NHK的新聞報道,有一定的偏頗性。如對上一次的三一一大地震與核災,就有評論指 NHK 的新聞有一定程度上的「隱惡揚善」。同時,曾在網路上看過,NHK的有線頻道,為了減省開支,於是引入了韓劇的風潮,播放了《冬季戀歌》等的韓劇,令日本的中高年女性都將她們的金錢投放到韓劇有關的消費支出(如吃南韓料理、用南韓化粧品、去南韓旅行等等),用日本人籌集的資金,去為南韓服務,是「背叛日本人的事」。而同時,由於 NHK 不是以稅金運作,而是「有電視機的人」才需要交錢。所以,在晚上,會有些人走來走去,去監聽甚至「入屋搜查」究竟那家人有沒有電視機或是有「天線接收器」的電腦。有些獨居的人就會覺得很「困擾」。對 NHK 收費員的情緒一節,如果大家有讀過村上春樹的《1Q84》,大概會略知,主角天吾父親,就是 NHK 的收費員。天吾因為他父親的職業,而在班上有「別名」,就是NHK。從這一節看來,可見村上寫的,是日本人對 NHK 抱持「反感」的心情
最近,NHK又有新聞了。埼玉地方裁判所就一宗案件作出了裁決,判決可能對NHK(日本放送協會)的未來影響深遠。
這宗案件的原訴人是埼玉縣朝霞市的一位市議會議員,而被告為NHK。NHK向該名議員表示,即使家沒有電視,假如持有具備「ワンセグ」功能的手機(即接收電視訊息的手機),就有義務要跟NHK簽約,向NHK繳交月費。
該名埼玉縣的議員不同意這個觀點,就提案交法院處理。結果,法院裁定,對於沒有電視而只持有這類手機的人,並無跟NHK簽約的義務。這次裁決的爭論點在於,擁有手機的人,是否符合《放送法》所指的「設置」接收訊號設備的人。NHK認為,手機也可以看到電視,不應區分設備是否在固定位置,《放送法》的「設置」也應包括「攜帶」的概念。而法庭就認為,在另一條文中,「設置」和「攜帶」是明確地分開的,所以NHK的主張是錯誤的,所以裁定手機持有者沒有跟NHK簽約的義務。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