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45)差幾分鐘,有那麼嚴重嗎?

2016/12/2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我或許在日本住太久了,許多生活節奏跟日本人很像,像最近搭地鐵,因故誤點5分鐘,沒有任何説明與道歉,我居然抱怨説:「日本怎麼變成這樣!」家人説:「看來你已經被日本寵壞啦!才差幾分鐘而已!」「遲到大王」普丁最近在日本一口氣讓安倍首相乾等3小時,大概許多日本人都跟著焦急起來,日本人真的是差幾分鐘就很不安,我也有這樣的毛病!

 

      像我回台灣跟朋友約見面,都會提前幾分鐘到,對方只要遲到幾分鐘,就開始焦躁起來,超過20分鐘就快要等不下去,氣急敗壞;等車也是,日本的電車,尤其新幹線是全球最準時的,在日本是無法以電車誤點當作約會遲到的理由,還好現在台灣高鐵也不大會誤點晚到,許多台灣朋友説:「差幾分鐘,有那麼嚴重嗎?」

 

 

     現在日本人因為有手機,戴手錶的年輕人不多見了,不戴錶也很準時,但華人世界則有很多人戴了昂貴的名錶,卻常遲到,鑽錶、金錶看來都是裝飾品,性能再好,分秒不差,也沒用呀!

 

      日本人遵守時間的概念很嚴格,大家活在準時的默契裡,對於準時覺得是理所當然的,許多東西都以此為基準,像新幹線開業超過50年,除了去年不幸發生老人自焚事件外,沒發生過乘客死亡事件,即使311東日本大震災時檔時在跑的27班列車,居然都緊急停車成功,只有試運轉的一班脫軌,沒人受傷;更令人驚訝的還是東海道新幹線每年有12萬班以上的列車在跑的,尖峰時間每5、6分就開出一班,居然全年平均誤點的時間只有卅幾秒而已。

 

      這當然是日本很能自傲的準時的系統,許多外國人知道了也説:「這只有日本人才做的到!」雖然許多國家高速鐵路也都力求準時,不準時要退錢等,像台灣高鐵是誤點30分鐘以上退半價,60分鐘以上退全額,南韓高鐵誤點 20~60分鐘以上分3階段退還12.5%~50%,法國、德國及義大利高鐵則以30、60及120分鐘作區分,退費比例約25%~75%,西班牙高鐵的誤點退費最優渥,15分鐘以上退還半價,30分鐘以上退全額,甚至馬德里至塞維亞線更以遲延5分鐘以上即還全額為噱頭來宣傳,但這是因為每天開出單向班次約僅20班,比較容易控制。

 

      比起來日本新幹線誤點2小時以上才退還特急費(約票價的4成),算是相當寬鬆的,但日本新幹線卻最為準時,這是因為日本乘客對於電車的準時要求非常嚴格,如果不準時,只差幾分鐘,乘客就會焦躁起來,就抱怨鐵路公司,甚至連早到,也有日本人會覺得這是不準時,因此也讓日本新幹線幾乎做到分秒不差。


 

      日本新幹線去跟國外爭取承包生意時,常以自己如此準時為宣傳,不過未必能當新幹線最有利的優點,因為許多國家的人雖然覺得準時也不錯,但不會覺得電車非得準時到如此分秒不差的狀態,或為此付出較高的代價,雖然日本有時會因為能如此準時得標,有時反而有點不利。

 

      日本社會派推理大師松本清張引爆清張熱的小説「點與線」,犯人就是利用東京車站13番線月臺可以看見15番線月臺來當不在場證明,一天裡只有4分鐘可以看見,而且必須13、14、15三個月臺的車都近乎分秒不差,這個不在場證明才能成立;如此建立在電車準時的鐵路推理小説,「點與線」之後非常多,蔚為一大領域,這或許是其他電車不準時的國度無法寫的特別的推理小説。

 

      説起來,真的如此,長途列車早幾分鐘或晚幾分鐘到,除了接送的人有點不方便外,只是搭車的人在車上多打幾分鐘瞌睡而已,其實沒有很嚴重的後果,只是日本人都會覺得「當然應該要準時,不準時怎麼能叫新幹線?」甚至連地方鐵路的班車也很少誤點。

 

      電車如此準時,是很特別的日本文化,或許跟日本人的急性子有關,信用卡的美國通運(American Express)連續幾年曾對世界各國顧客的耐性做調查,發現日本人等待客服中心電話接上線的忍耐時間是世界最短的,像2014年調查

結果是56%的日本人只能等5分鐘以下。

 

      或許因為電話的另一端是看不見的,或像是誤點的電車、約會遲到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來,或擔心會不守秩序、默契,才會格外沒耐心,否則大部分的日本人對於秩序明確的排隊是全世界最有耐心的,像最近台灣芒果冰Ice Monster在東京原宿剛登陸時,日本人居然可以排隊排5個小時,令人嘆為觀止。

 

      日本人或許是相當極端的民族吧!可以排隊幾小時,但對於有些事連幾分鐘也無法等,像許多人覺得等電車頂多等3分鐘,否則想換別搭別的車,或因為

工作等人約5分鐘,朋友則等2、3分,20分鐘就不等了,或許因此日本速食麵的杯麵才會是3分鐘就可以吃,但也有人只等2分半就打開了。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