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131)中國的智慧財産權維權之路還很漫長

2017/01/06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最近,上海一家大眾溫泉因為使用日本一家大眾溫泉的名稱而被斥為侵權冒得紛紛颺颺。由於事實真相還有待認定,在此不多作評論。但是,有一點可以説,中國儘管姍姍來遲,總算也開始逐漸重視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了。

 

      近讀中國國內新聞,看到一則立即引起我注意的消息:《山東那個侵犯蘭州「黃河母親」版權的高倣版雕塑這兩天就被拆除了》

 

      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何鄂為蘭州創作了被譽為「城市名片」的雕像《黃河母親》,以表示對養育了當地民眾的黃河的感激和愛戴之情。不料,遠在黃河下游的山東省濱州市政府居然模倣其創意,造起了一座更為巨大的城市雕塑《搖籃》。為了維權,何鄂和當地政府整整打了7年官司,終於贏得了維權成功。

 

      儘管濱州市在山東省沿海地區還排不上位,但是考慮到山東省在中國經濟實力排行榜名列第3的這一事實,還是叫人感嘆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對智慧財産權的認識還是太落後了。而且這樣一個明顯侵權的官司都需要花漫長的7年才能最後定下勝負,使人對中國的知識版權維權道路之漫長留下深刻和無奈的印象。

 

      不過,換一個視角看問題,就不會那麼悲觀了。儘管濱州市留下了侵權的不佳名聲,但是最後還是勇於糾正錯誤,拆除了侵權雕塑,回到了正確的道路上來了。假以時日,這一行為肯定會獲得更加正面的評價。

 

      客觀地説,中國在維護智慧財産權的道路上,已經走出了不少留下腳印的步子。我自己對此也有過一段體會。

 

      記得10多年前,我在沿海城市的媒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不料,過了一段時間,一家新疆的媒體未經我同意就私自轉載了該文。我很偶然地才發現了這個問題,氣憤地去信抗議,對方幾天後立即來信,聲稱不知道我的聯繫方法,所以沒法寄稿費,現在立即補上。

 

      把維護智慧財産權的行為簡單地理解為是一筆稿費的支付或未支付問題,這種認識水準實在低下,但和死不認錯,死豬不怕燙的那種態度相比,算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所以,我儘管不滿,還是想給新疆那家媒體點個小小的讚。

 

      最近在神農架務農的一個叫古清生的作家的朋友群裏讀到了幾段很有趣的資訊。古清生説,有一次在北京寫稿,身上沒錢了,查到北京有個叫「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的機構,就報了姓名,委託一查,居然發現有一筆稿費存在那裏。於是,立即註冊領取,度過了糧荒。

 

      古清生後來對人就説:「真的給寫作人服務。俺感覺這麼多協會,維護著作人權益的,就它了。」

 

      據協會總幹事張洪波介紹,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簡稱「文著協」)成立於2008年。雖然經過努力,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讀者、中華活頁文選、知音等教材和文摘類報刊的180來家報刊社、出版社向文著協交納轉載和選文稿酬。但考慮到中國有1萬家報刊社、585家出版社,要真正貫徹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還有很大的距離。

 

      在評價相關機構的努力的同時,我還是感嘆:中國的智慧財産權維權之路實在有點漫長。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 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代表個人點,不代表日本經濟(中文版:日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