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152)自打一下嘴巴
2017/02/0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新年,還是需要有點自省,有點前瞻,有點祈願。
小時候看哲學家傅柯的訪問,有記者問他,為什麼會修正你的論説?我忘了最exact的説法了(#JMTone),只記得他説:我不修正自己的論説,那我這些年都不是白過了嗎?自打嘴巴,倒是正常的人性。因為,人就是不會consistent,絕對會亂搬龍門(dragon door)是也。
每年年頭,我也會「反省」一下,究竟應該如何「陳述」日本。我知道,我寫的文字,是一些讀者認識日本的窗口,而我都知道,讀者及記者,有時候都希望在我口中聽到,「日本人是XXX」的肯定陳述句。因為這樣子,讀者就會覺得自己可以帶一點東西走,而記者寫了這些東西他們的編輯都不會找他們的碴,快手快腳放工去。
雖然,我做人的忠旨,都是希望跟我一起工作的人可以早一點順利收工的。但很多時,概論的文字我都不太會寫。就像那些縣民性的電視節目,我都覺得他們非常勇敢。比方説,他們説XXX縣的人喜歡早上去泡錢湯,XXX縣的人是全日本用最多咖哩磚(roux)等等,XXX的人吃炸物的時候下醬油而XXX縣的人吃炸物時都用醬汁等等,凡此種種,有時都需要很多數據,或是製造一個故事出來,去引證他們説的話是對的。
但很多時候,我指示我的手下寫作或是傳訊的時候,他們未必相信這樣的一套套路。他們認為,讀者們需要的,是肯定的,確實的概論。總之,對他們而言,去拉麵店要喝完湯才叫有禮貌,去日本的旅館脫鞋子的時候要如何放,這些都是他們想知道的事。所以,説得越實在,他們就好像學到更多的東西。
但事實上,當在網路時代,一百個口有一百種真相,越説得「實在」的話,就越會引來挑戰。比方説,最近有日本報紙報道,香港人的平均壽命,都比日本人長。當中他們歸納的原因,是「藥食同源的飲食生活」、「醫療設施完善」、「較低的吸煙率」。
首先,日本的記者認為,香港「有許多人習慣每天都喝用肉和中藥材料燉煮的藥膳湯」,而且會因為體質、天氣及身體狀況而改變材料,醫食同源概念入饌,自然會令人長壽。這位日本記者更認為,由於香港人吃的料理,大多以「清蒸為主」,所以香港人的 BMI遠低於日本人。
另一方面,有説「醫療設施完善」是香港人長命的原因。因為香港的公立醫院和診所費用不高,讓港人能以低廉的費用享用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加上香港是高密度城市,有什麼意外發生的時候,可以及時就醫的機率也高,所以令平均壽命的延長。
最後是「較低的吸煙率」。的確,在我認識的日本和香港朋友之間,吸煙的日本朋友比率,的確較高。
當報導出街後,就有不少香港人反對。我的朋友説,明明網路最流行的,就是那些什麼「極邪惡隱世祖傳秘制韓式流心拉絲起司紫薯綠茶海膽黑松露甜品放題」,誰會清蒸?再者,就算是清蒸,你都知道最後一定要加醬油熟油才好吃。怎麼會健康?而在香港生活好幾年的日本朋友K老師就説:
「據説香港平均壽命居於全球之冠的原因為:『(就算飲水與食品大部份來自強國也)藥食同源的飲食生活』、『(就算私立醫院診療報酬昂貴、公立醫院可能要等上幾年也)醫療設施完善』、『較低的吸煙率(是個事實,可是街頭霧霾,即邊走邊抽煙的人越來越多的問題仍須解決)』。看完之後,心情有點複雜了。」
對民族論述,越説得實牙實齒的事,其實越容易挑戰。在中文大學,讀過哲學系教授寫的「語理邏輯」專書中也有提及,「全真的是不真」,只要提出一個反證就可以推翻。但很可惜,讀者要的,往往都是那些實牙實齒的虛言妄語,我也許都不會免俗,偶爾販賣一下,好等大家看得舒服開心好了。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