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檢視別人的人生

東京眼(151)檢視別人的人生

2017/01/26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農曆年前,我在整理自己的社交網站。就像大掃除一樣,把一些不太認識的,性格不合的人,都解除好友,從此斷絕來往。

 

      每年都跟學生談「網路文化」,你喜歡不喜歡也好,你已活在網路世界。日本的網路文化如何影響日本的「現實世界」呢?最近朋友去看漫才,聽了一個笑話:「現在的「明星」不同了。去探訪癌病的兒童的人,見到上盡所有電視節目的搞笑藝人,他們都沒有什麼反應。但只要你對那個病童説:『Hello~~~ 我是一個YouTuber!』病童就會笑了!」哈哈哈哈,朋友説,台下沒有人會笑。因為,那些觀眾都是因為看電視而認識那些搞笑藝人的,他們不特別看 YouTuber,所以不會笑。

 

      在網路世界,很多人會把自己的生活分享開去。也有很多人相信網路的流言或是評論:這家餐廳好吃嗎?網路上有食評嗎?這隊組合最近在網路是不是很紅?有什麼流行語在網路常出現呢?為什麼要在打完一句説話之後,用「卍」來結語?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差距究竟還有多大?而又有幾多人了解,網路世界的肌理和恐怖?

 

      有不少人,上網的時候做的「平常事」,如「打卡」(登錄自己身處的位置)、下載免費的遊戲程式、用手機應用程式購物等等,都會有機會令你的私隱被賣出來?

 

      最近,有男演員被八卦雜誌做了文章,指他有吸食可卡因的習慣。「出賣」這位明星的A先生,也接受了電視的訪問。這位A先生的推特,就被網民翻了出來,指他的衣裝,平日使用的東西,都被攝進鏡頭,放到網路,公諸於世。及後,網路的特搜班發功,將那位A先生的穿著、打扮以至使用的飾物,都一一調查出來,疑似找到了這位A先生的真身。

 

      這些資訊為何會流出?

 

      皆因人類有一種「隨便公開自己生活」的文化,簡稱「分享」文化出現了。

 

      「上載」文化有多可怕?只是簡單的一張自拍照,或是跟朋友吃飯時候交流的照片,已公開了很多你以為沒有人在乎的資訊:你跟誰曾同臺食飯?你平日用的小物是什麼?手機保護套的樣式、手機吊飾的都被拍下來,雁過留聲,一切足印都不會那麼容易被消滅。

 

      再者,有幾多人知道,在你用的手機應用程式中,都有可能洩漏一些你不想別人知道的行蹤,又或是雖然被知道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是被知道後卻用作「貼心廣告」的分發條件卻是令人有點感覺不爽?有朋友因為要尋找 UA 戲院的位置,卻被 Google 記住了,之後就連續三天分發UA 那個運動品牌的服裝的廣告出來。這樣是不是侵犯你的私隱呢?也許是,也許不是。倒要看你如何理解,私隱是什麼。而更重要的是,你的私隱事小,你的言論被轉發、廣傳之後,如何被演繹,又是另一個故事。

 

      直至現在,A先生都聲稱自己向媒體爆料,是因為想成宮不要再沉迷毒海。而從成宮的驗血報告而言,他是沒有吸食被稱為 Charlie (在網路上可卡因的別稱)的習慣。這樣子暱名爆料的A先生,需要負上一丁點的責任嗎?抑或大家還是在網上可以不負責任的,不露身份的説傷害性的話:「怎麼知道跟他驗尿的人是不是可信?」

 

      後來你發現,生活在很多場合,都是無風起浪,想平安,少看一點你不認識的人的評語,也許會令你更舒坦。社交網站被發明的時候,某程度上也是煽動仇恨的。也許,勿忘初衷,就是這個意思。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5
投票總數: 1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