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83)日本的「常識」是世界的「非常識」

2017/11/06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隨著訪日外國人的增加,在媒體和網路上,開始充斥「外國人感到吃驚的日本」這個話題。外國人看到的日本當然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包括,街道清潔、服務卓越、人們彬彬有禮、菜餚很美味、遺失物品能找回來、治安良好等等。

 

      同時,不好的一面也有很多。

 

      禮節過於嚴格(讓狗遵守禮節)、不懂英語(中文更加不懂)、過於複雜的沖洗馬桶、吃麵條時發出聲音、垃圾箱太少、醉鬼很多等等(可能還有更多?)

 

      不管是什麼人,去世界哪個地方,都會遇到文化衝擊。因為是外國,所以沒辦法解決。

 

      那麼,對日本人來説,在海外感到吃驚的情況有哪些呢?令人意外地非常多。總而言之,這是因為「日本的常識是世界的非常識」。意思就是説,日本正常的事在世界上都是不正常。雖然對於日本人來説屬於理所當然,但在世界上,卻並非理所當然。「日本的常識是世界的非常識」具體都有哪些呢?

 

      日本的常識·世界的非常識— 街道是乾淨的

 

      在巴黎。

     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提到巴黎,想到的都是「鮮花之都」,是令人憧憬的城市。巴黎到底具有多麼美麗的街道呢?充滿期待去訪問,結果首先令人吃驚的或許是垃圾之多。看到煙草的煙蒂、喝完的PET瓶、超市的塑膠購物袋等被扔在道邊,日本人更加感到難以理解,而不是失望。

 

     在鮮花之都巴黎的街頭,為何人們都扔垃圾呢?

 

     此外,還對狗糞很多這一點感到吃驚。穿著美麗的時裝、帶著可愛的寵物一起在早晨的巴黎街頭散步的巴黎女子猶如從雜誌的圖片中走出來一樣美麗。但是,她們的很多人都是右手牽著狗,但左手插進上衣的口袋中。

 

      誒?沒拿鏟子啊,日本人會這樣想。在日本,「寵物的糞便要帶走」,因此帶狗散步之際,攜帶小鏟子和垃圾袋是常識。

 

      日本的常識·世界的非常識— 節約是美德。

 

      下面目光投向美國。

 

      在麥當勞點了炸薯條的一位日本中年女性。據説獲得了8袋蕃茄醬,結果感到吃驚。

      「為什麼這麼多?一袋或兩袋就足夠了吧?剩下的扔掉不是太浪費了嗎」

      不僅僅是蕃茄醬。蛋黃醬、餐巾紙和塑膠湯匙也都是在沒有使用的狀態下被扔掉。這或將成為天文數字。

 

      節能對於日本人是常識,在購買家電之際,節能功能的有無是絕對要考慮的,但世界其他國家卻並非如此。

 

      日本的常識·世界的非常識— 遵守交貨期。

 

      在菲律賓的一家公司。

      菲律賓人:「為何總是加班?」

      日本人:「如果不加班,就趕不上交貨期了」

      菲律賓人:「為什麼必須遵守交貨期?」

      日本人:「……」

 

      對於在海外工作的日本人來説,最大的壓力來自「交貨期」。認為交貨期必須遵守這種想法並非世界都相同。

 

      日本的常識·世界是非常識— 嚴守時間。

 

     在本欄目中,曾多次提及,在海外舉行聚會等之際,在開始時間之前到達的全都是日本人。

 

      日本存在「5分鐘前規則」,這是必須在約會時間5分鐘之前到達的約定俗成的規則。

 

      但是,可以説這是世界的「非常識」。一般來説,不管是哪個國家,遲到15分鐘左右都是理所當然的。此外,據説還有國家認為,在獲邀去某人的家裏時,晚到約15分鐘才是有禮貌。

 

      還有遲到屬於善解人意的案例,如果將日本的常識適用於海外,將成為非常識。

 

      日本的常識·世界的非常識— 交通工具運作時間準確。

 

     對於在紐約居住的日本人來説,地鐵將成為壓力的來源。怎麼等地鐵也不來、每站都停的車突然改為快車、週末因施工而明顯減少趟數等,對於完全認為「按時到來理所當然」的日本人來説,都將帶來不斷的驚訝。

 

      但是,責任在於日本人。日本過於特殊。地鐵和公交車都準時到以分為單位。以日本的地鐵等為例,「今天由於天氣原因,將晚2分鐘左右到達,在您繁忙之中,給您添大麻煩了」等車內廣播頻繁播放。就算遲到2分鐘,很快就有下一趟車到達,因此沒什麼問題,但總之要道歉。

 

     日本人的嚴守時間是世界的非常識。

 

     日本人到中國旅行和赴任,仍然感到吃驚。這也存在好和不好兩個方面。


     首先是感到佩服的事情。

      〇在交通工具上,年輕人會給年齡比較大的人讓座。

    (在愛心座位上打瞌睡的日本年輕人要向中國學習!)

 

      〇向道邊的乞丐施捨金錢的人很多。

      (對於地鐵裏的乞丐,乘客經常給予金錢。我也學著給錢,但有一天,看到乞丐數一捆紙幣的情形,之後就不給了)

 

      〇在餐廳可以打包

      (雖説日本人具有節約精神,但由於重視安全性等原因,很多時候不願將剩下的食物打包帶走。很矛盾!)

 

      〇AA制的習慣很少。

      (大家輪流請客,人際關係更深厚,我很喜歡。女性總是被請客,這更加讓我喜歡)

 

     下面是不好的一面。

      〇無視信號燈

 

      〇隨地吐痰。

      (在公交車和列車的車內也吐痰,這算怎麼回事呢)

 

      〇在餐廳點菜的量太多

      (菜餚擺得滿滿一桌子,雖然令人高興,但顯得浪費!)

 

      〇急救車要先交錢

     等等。

 

      當然,反過來也一樣。來到日本的中國人感到吃驚的事情或許也有好和不好兩個方面。

 

     不論如何,外國就是異文化。尊重一個國家的文化、入鄉隨俗這種精神非常重要,將日本的常識拿到海外,仍然屬於「非常識」。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