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98)《瑯琊榜》時代日本人在吃什麼?

2018/03/0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對於中國電視劇迷的我來説,在一天結束的時候,邊吃零食邊看中國電視劇,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幸福時刻。

 

     我尤其喜歡看「古裝劇」。比如《瑯琊榜》,我幾乎在1年多的時間裏每天在看。現在已經到了可以不看字幕也能粗略聽懂臺詞,而且有餘力去關注劇情以外其他細節的地步。

 

      其中之一就是劇中人物所穿衣裳的精美。這些衣裳成為了日本飛鳥時代以及之後的奈良和平安時代貴族服裝的原型,的確精美絕倫。

 

      當然,我還關注到了飲食。令我感到吃驚的是,靜妃親手製作的甜點的品種之豐富。榛子酥、桂花餅、及獻給皇帝的百合湯……其歷史真實性暫且不論,在那個時代,中國的貴族竟然已經能品嚐到看起來如此美味的食物!單這一點就令人驚嘆不已。

 

     《瑯琊榜》中講述的故事雖屬虛構,但據説設想了中國的南北朝這一時代背景。那麼,南北朝相當於日本的什麼時代?答案是大約相當於日本的飛鳥時代。

 

     那麼,在中國貴族吃上榛子酥和桂花餅的時代,日本人又在吃些什麼呢?

 

     雖然與《瑯琊榜》的時代並不完全吻合,但在日本的飛鳥時代,出了一位大人物,他就是聖德太子。他是在日本紙幣上出現次數最多的人物,曾先後被印在1萬日元等7種紙幣上。

 

      作為日本飛鳥時代象徵的聖德太子當時會吃些什麼呢?

 飛鳥鍋(奈良市)

 

     據説,當時的日本貴族有喝牛奶的習慣。這一習慣被認為從大陸傳來。像聖德太子這樣的頂層貴族似乎都會食用從中國傳來的乳製品。作為代表性的食物,有通過牛奶熬製而成的「酥」(類似起司的食物),還有以牛奶為湯底的火鍋「飛鳥鍋」。飛鳥鍋或許就像現在日本所説的「石狩鍋」(使用鮭魚等主要食材,以味增調味的日式湯鍋料理)。

 

     聖德太子似乎品嚐過的這一飛鳥鍋,如今已成為日本奈良地區的鄉土料理,備受現代人的喜愛。

 

     在日本,有一種被稱為「歷食」的體驗歷史和美食的方式正悄然掀起熱潮。

 

     所謂「歷食」就是指「體驗吃的歷史」。

 

      比如,文獻上記載的歷史上著名場面提供的食物、歷史人物或者文豪喜愛的美味、各個時代在民間流傳的美食等,都會成為「歷食」的關注點。具體來講,關注的內容可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伊達政宗發明的仙台知名料理有哪些?夏目漱石在小説《哥兒》中描寫的點心,土生土長的東京人愛吃的快餐有哪些?等等。

 

     下面,我就從最近成為話題的「歷食」説起。希望從聖德太子的時代到日本戰國時代,帶您享受美食的穿越。

 

岐阜格蘭酒店廚師介紹的「信長御膳」

     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的代表人物有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這三個人活躍在同一時代、同一地區,因此應該有很多接觸。尤其是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他們被認為經常有機會同席用餐。

 

     其中,織田信長招待德川家康的菜餚在有關文獻中有所記載。據稱名古屋市的料亭(日本高檔的傳統飯館)還重現了當時的菜餚。

 

     這套菜餚被定名為「信長御膳」,據稱是織田信長為1582年拜訪安土城的德川家康所準備。菜品中有鯉魚、鰻魚和鮑魚等山珍海味,餐前酒是紅葡萄酒,還有將炒雞肉塞進茄子的「雞肉茄子」,鯉魚湯,餐後甜點則是以信長的形象為構思、用金箔將大福(糯米糰子)整個包起來的「羊皮糰子」等。

 

      對此,德川美術館副館長表示:「對於信長來説,家康是防守東部的重要人物和盟友。所以,其當時準備的新穎料理也作為一種最高規格的招待被記載了下來。」

 

      順便説一下,當時在信長的命令下準備這一天菜餚的被認為正是後來偷襲和殺死信長的明智光秀。這正可謂是擁有歷史故事的「歷食」。

 

      再從日本的戰國時代往後講到江戶時代。大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清代。

 

     現在的日本料理的基礎被認為正是在江戶時代形成的。那麼這個時代的日本人又在吃什麼呢?

 


      江戶時代的老百姓的飲食似乎是以米飯和大醬湯為主的非常簡單的「一菜一湯」。

 

      一直到昭和中期,這種基本的飲食持續了300年以上。有所不同的是,江戶時代的老百姓吃米飯的量似乎很大,每天大概要吃5合米(大約合0.9升)。

 

     島津齊彬是江戶時代末期九州島薩摩藩(現在的九州島鹿兒島)的大名(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是江戶幕府末期的名君之一。他還培養出了西鄉隆盛等活躍在這一時期的人才。

 

     如今提到日本鹿兒島的傳統食物,日本人會想到「薩摩揚(炸魚肉餅)」和「輕羹(用山藥和米粉加糖蒸製的日式糕點)」,據説這兩種食品最初都出自島津齊彬之手。

 

     「薩摩揚」是在齊彬與琉球(如今的沖繩)交流過程中引進的。一種名為「chikia-gi」的油炸魚肉糜的琉球料理經齊彬之手演變成了「薩摩揚」。

 

       另外,江戶幕府末期的九州島地區曾面臨著與外國發生戰爭的危機。因此,作為防止一旦發生戰爭的準備,島津齊彬讓人研究了可長期保存的食品。在這個過程中製作出來的就是現在的「輕羹」。它是將山藥磨碎,加入被稱為「輕羹粉」的粳米粉和砂糖,攪拌均勻,經蒸製而成的一道日式點心,看上去像白色的蛋糕。如今,這一點心裏面又被加入了餡料,成為了被稱作「輕羹饅頭」的鹿兒島的名點。

 

     提到江戶幕府末期受歡迎的人物,首推被稱為「志士」的有志之士。

 

     其中,坂本龍馬至今仍受到日本人的尊敬。據説他愛吃的是「雞肉汆鍋」。利用花3天時間熬製的很濃的白湯,與當地土雞和京蔬菜(京都出産的傳統蔬菜)等一起煮,蘸著檸檬醋蘸汁食用。雞肉汆鍋至今仍是受日本人喜愛的湯鍋料理。

雞肉汆鍋(日語:水炊き)

 

     而將坂本龍馬等志士逼得走投無路的則是新選組(日本幕末時期一個親幕府的武士組織)。

 

     提到新選組隊長近藤勇,給人的印象是精於劍術的豪傑,但令人意外的是,他愛吃甜食,似乎有點像日本如今所説的「甜食男」。

 

     據説,近藤勇在宴會等酒席上只喝很少的酒,在自己感覺快醉之前就反扣酒杯,以免被讓喝更多的酒。這是因為他要時刻保持臨戰的狀態。他愛吃的東西是「饅頭」(不同於中國饅頭的一種日式甜點)。在京都生活時特別受吃的點心是「御赤阿關糰子」(一種蓋上紅豆餡的糯米糰子),其特點是將餡像傘一樣蓋在糯米糰子的上面。

 

      近藤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説:「在京都居住的不太舒服。但是,這裡的點心很美味,我感到很慶幸。」

 

     飲食是人們生存下去的根本。通過穿越歷史觀察飲食,或許可以親身感受到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智慧,嗅到歷史書籍等文獻中不會出現的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

  

     話説回來,我很想嘗一嘗《瑯琊榜》中出現的榛子酥。但哪能嘗到呢?如果您知道的話,請一定告訴我。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