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07)聊聊日本傳統點心——鯛魚燒
2018/03/1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鯛魚燒是日本人愛吃的點心之一,日語讀作「tai-yaki」。其中「tai」與鯛魚的日語發音相同,因此漢字寫作「鯛焼き」,但很多店舖都夾雜著平假名寫作「たい燒き」。
鯛魚燒是在做成鯛魚形的金屬模具中,倒入小麥粉、砂糖和小蘇打等混合而成的原料,往裏面加入小豆餡,然後在模具的另一半中也加入原料,夾著小豆餡烤製而成。鯛魚燒是和日本的煎茶一起吃的日本特有點心之一,是一種便宜的點心。
![]() |
據説鯛魚燒起源於明治時代。明治42年(1909年),位於東京麻布十番的點心店「浪花家」借用「medetai」(意為可喜可賀)這個詞的「tai」(音同鯛魚)部分,將原料裝入鯛魚形的模具製成糕點,這就是鯛魚燒的起源。「medetai」有著「吉利、有好事」的含義,再加上外形有趣,很快成為話題,作為新出現的點心受到歡迎,逐漸普及到日本全國。
東京的點心店「浪速家」(位於麻布十番)、「柳屋」(位於日本橋)和「若葉(wakaba)」(位於四谷)被稱為東京3大鯛魚燒店。「若葉」位置在中小學和上智大學等學校的附近,人氣旺盛,1天能賣出3000份。其他2家店在生活于東京的人中也很有名,甚至有顧客特意從很遠的地方過來購買。
鯛魚燒必須在購買當天吃完,不宜久放,但可以冷凍保存,所以有的人會一下子買很多帶回家。
日本還有兩種類似鯛魚燒的點心,即「今川燒」和「大判燒」。據説鯛魚燒原本是從今川燒演化而來,皮和餡料都基本相同。不過,今川燒和大判燒都是圓形,餡料除了小豆餡之外,還有卡士達醬(custard cream)、巧克力和抹茶等。
![]() |
關於今川燒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説法,一種認為這是江戶時代在今川橋下售賣的糕點,另一認為是取自靜岡縣的「大名」(日本古時封建領主)今川氏家徽的形狀。而大判燒是由於形狀類似日本過去的橢圓形金幣「大判」而得名。今川燒和大判燒基本上是指同一種食物,與鯛魚燒一樣很受歡迎,是屬於老百姓的點心。
三者的價格都在100日元~200日元(約合人民幣6~12元)左右。全日本所有店舖的價位都差不多,而且不是提前做好,都是現場製作。
把鯛魚燒等比作北京的路邊攤和小吃街的點心等,可能比較容易理解。經常會有學生在傍晚放學路上用零花錢買來吃。
鯛魚燒的知名度擴大至日本全國、成為老百姓的日常食品,是由於1975年推出的歌曲《遊吧!鯛魚燒君》。
這首歌在富士電視臺的熱門兒童節目中播出,從首次播出時就産生很大反響,迅速走紅。歌曲旋律優美,歌詞則令人有些悲傷。
歌詞的內容是,在鯛魚燒機上烤好的鯛魚燒和店主吵了架,於是跳到海浬,在廣闊的大海中暢遊,結果被人釣起來吃掉。雖然是一個「悲劇」,但很多人産生了共鳴吧。當時我還年幼,但清楚地記得這首歌在日本全國都很流行,我自己也經常哼唱。這首歌成為日本銷量最高的單曲唱片,被收入2008年的《金氏世界紀錄2009》。
這也體現出鯛魚燒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令很多日本人感到親切和留戀。
此外,1930年代鯛魚燒從日本傳到南韓,變成比鯛魚小一些的鯽魚的大小,作為「鯽魚餅」固定下來,和在日本一樣,成為老百姓的小吃。
![]() |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