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02)開始談論「日本細節」的中國人
2018/01/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爆買」一詞2015年在日本成為話題。我雖然從那年前後就開始陸陸續續採訪與中國訪日遊客有關的內容,但中國人訪日旅行的變化異常的快,只要稍有一段時間沒採訪,趨勢就會發生改變。
![]() |
為了做高湯用的昆布(右)和鰹節(左) |
最近幾個月,我又一次採訪了訪日遊客,感覺他們掌握的有關日本的資訊量在增加,可以説達到了2015年的好幾倍。由於通過微信和微網誌獲取的龐大資訊,原本只有日本人之間才能理解的一些東西,還有日本的細節之處開始被中國人所了解。
比如説日本料理。以前就有人了解日料的精美外表和應季食材等,而最近,對日本存在的「高湯」(日語稱「出汁」,指用海帶、鰹魚乾等煮出的湯底)感興趣的人不斷增加。例如,日式高湯是用鰹魚乾還是海帶、東京和大阪的湯汁有何區別等。高湯是日本料理的根本中的根本,但在料理完成後,是看不出高湯的。因此,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高湯的存在。但現在,開始出現想要通過自己的舌頭來品嚐看不見的部分、借此確認日本料理精髄的中國人。
關於盛日本料理的器皿也是一樣,中國人已經開始關注器皿是「有田燒」、「備前燒」還是「九谷燒」(均為日本各地出産的陶瓷器)。日本有很多種陶瓷器,不同産地的器具有不同的特徵。哪種器具盛放哪種料理更加美觀和美味,這類資訊也開始在社交網路(SNS)上傳播。此外,雖然籠統地稱之為日本料理,但日本用於「八寸」(懷石料理中的冷盤)的器皿和用於燉菜的器皿各不相同。以中國料理為例,存在大盤、中盤和小盤等基於「大小」的區別使用,而日本料理則有根據「料理的種類」來區分器皿的做法。想了解日本的中國人已開始對這樣的細節産生興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