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鮮鮮鮮(82)日本的廁所進化到什麼程度了?

2018/05/2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最近跟台灣朋友一起在岩手、宮城旅行,大家都覺得在日本旅行最舒適安心的就是到處都有整潔的廁所,就算再偏遠地區,公廁也都有瞬熱式自動洗凈的免治馬桶,而且廁所空間裝潢講究;我們還遇到有一群中高年婦女在廁所等候桌椅吃便當,笑得很開心,隔著玻璃屏風就是男廁所,不過廁所整潔寬敞到在裏面吃東西沒有任何違和感,哇!不是只有孤獨或被孤立的年輕男女在廁所用餐,連中高年團體都在廁所用餐,這是廁所進化的結果!

 

函館的文化財cafe的廁所寬敞細緻,宛如公主專用廁所(劉黎兒攝影)

 

      日本毫無疑問地是廁所先進國,不僅僅馬桶厲害,廁所設計厲害,打掃也厲害,因此不時去協助其他國家建廁所、改善廁所;像也曾派遣廁所清潔達人去台灣指導如何打掃廁所,讓人嘆為觀止,她懂得運用80幾種清潔劑,單單擦馬桶也用二條以上不同抹布來擦不同部位,對細節非常講究,當然打掃的非常潔凈;日本許多公廁水準都普遍不錯,飯店打掃程度也非常深入,讓人如廁有幸福感。

 


      日本政府最近也趁中國「廁所革命」而想透過「廁所外交」來改善雙方關係,諮詢了 TOTO等日本企業,日本駐華大使館也已與中國官方協商,在近期內派出現場考察團,當然除了外交攻勢外,也給日本相關企業帶來商機,TOTO海外事業部銷售量中,中國約佔了一半。

 

東京新大谷飯店的女廁所梳妝空間宛如客廳般(劉黎兒攝影)

      原本日本就有許多設計裝潢非常美侖美奐的「名廁所」,尤其許多百貨公司或大飯店,都以設備良好、寬敞的廁所為號召來攬客,尤其女廁所最為考究;有大飯店如東京目黑雅敘園的廁所,還有宛如像宮殿般的豪華絢爛的梳粧空間,很多人列為東京旅遊景點之一;當然雅敘園建築內外,匯集了昭和初期許多藝術家與名匠作品,不過多少讓人覺得為了上廁所而去用餐也不錯;雅敘園現在被外資買走,我都會覺得或許因為對該飯店廁所的感動不無關係呢!

 

     

      我個人也喜愛幾家綠色植物纏繞的百貨公司廁所,如東京新宿丸井,很有愈療效果,簡潔而且數量多,讓人有安心感,不會出現大排長龍的狀態;最近最為驚艷的廁所,是在北海道函館的國家文化財的大手町House(原本是淺野水泥凾館營業所)改建的Cafe「『Cente Naire(百歲以上)」的百年洋風建築,廁所保留了很大空間,寬敞優雅,上過之後,就請同行朋友即使沒有如廁之意,也務必去一下,才有到此一遊的感覺,宛如公主氣氛。

 

      日本內閣府2015年時還曾舉辦「廁所大獎」,除了協助開發中國家建設廁所外或是解決營造工地女性煩惱的座視廁所,其他大抵是改善了廁所的設計,像是跟戶外綠色草坪有銜接感或隨處加上動物造型,讓兒童會很想上廁所,因為充滿樂趣,或也有開發爸爸媽媽用的廁所APP,以便找到適合幼兒或換尿片的廁所。此外也有音樂廳設計了精簡美麗的廁所,可以多到60幾個,不惜佔了13%的面積,才不會因為廁所數不足而影響聆聽音樂的余裕。

 

      日本廁所非常貼心,像有非常多間的廁所的地方,會有電光平面圖顯示目前空著沒用的在哪,不需要花時間尋找,高速公路休息站最常見;大人廁所裏有兒童用便器以及洗手臺,爸媽不需要抱著孩子如廁或洗手。

 


      廁所內的置物臺等或掛鉤承重量,都不斷改進,讓路過休息的旅客,在廁所如此的小宇宙裏,也能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日本寒地廁所,還有雙重門以及瞬熱座墊,非常舒適。隔間也都非常徹底,顧及隱私,聲音味道不外傳。

 

 

在岩手縣室根「道之駅(公路休息站)」廁所裡,有中高年婦女團體在談笑吃便當(劉黎兒攝影)

     馬桶本身也不斷進化,除了沖洗強度段數從2段或3段變成5段,而且還各有強柔兩種,等於是10段,位置調動也更為精細貼心;此外除了自動洗凈外,現在還有外加一支擦擦棒,上完後,會自動轉動便座的座墊部分,使用者就不需再去擦濺出來的水的,令人稱絕;如廁時遮掩用的流水聲,也非常多樣化,不僅「音姬」,各種BGM開始出現,有令人驚喜效果;此外許多高級飯店用的廁所衛生紙非常細柔,打掃過後或有的女人用完後會折成三角形,非常親切、細心,但最近傳説會傳染腸病毒等,也有設施禁止折三角形。

 

 日本廁所除了馬桶機能或廁所空間設計不斷進化外,主要還是維持、打掃得非常好,沒有氣味,打掃者有職人精神,非常專業,使用者也會愛惜,不會踐踏座墊或破壞等;過去還有人會在女廁所塗鴉等,但現在廁所監管嚴格,也幾乎消失,廁所沒有淫穢感,而是跟客廳一樣重要的待客場所了!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