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43)日本年輕人眼中的中國
2018/11/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最近,我在東京都內幾所大學舉行了演講會。聽眾少的時候有約30名學生,多的時候有150~200名。雖然主題各不相同,但內容多與我至今寫的書有關,主要是「中國人的爆買和訪日情況」、「劇變的中國的社會局勢」、「中國的無現金支付情況」等。
![]() |
這些大學生的年齡在18歲至20歲左右,出生於1998年至2000年前後。平時,我很少接觸到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因此讀了學生們聽完演講後寫的報告,感到非常吃驚。原因在於,他們對中國的印象與40多歲的日本人相去甚遠。
40歲以上的日本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印象主要以下這些:
·貧富差距大
·人口眾多,幅員遼闊
·貧窮
·物價低廉
·(訪日遊客)不懂禮貌
·(訪日遊客)吵鬧
當然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不僅限於這些,但遺憾的是,很多日本人模糊想像的多為類似的負面印象。他們大多數都沒去過中國,缺乏有關中國的基礎知識。由於媒體報道等的影響,模糊地産生了負面印象。
因此,我在面向大學之外的普通人的演講會上,總是將重點放在説明「現在的中國」上。在説明中國社會的迅速變化之後,很多日本人都非常驚訝。尤其是説明中國的工資迅速上升之後,聽眾更感到吃驚。
對我來説,向40歲以上的日本人進行説明相對比較容易,因為我本人就處在這個年齡段。在將30年前、20年前的中國與如今的中國進行比較和説明時,我能夠站在聽眾的立場上來闡述,即使提到鄧小平和江澤民等人名,聽眾基本也能聽懂。
但是,向18~20歲的年輕人介紹中國則非常難。
這是因為,即使我使用本以為是「常識」的語言,對方也根本不能理解。
不用説鄧小平,就連毛澤東也沒人知道。針對過去的中國進行説明時,提到「人民服」(中山裝)沒人能聽懂。如果是40歲以上的日本人,即使不了解中國,也知道人民服。
因此,向年輕人介紹過去的中國非常困難。
在大學生寫的報告中,出現了如下的內容:
「在今天的演講中,最感到吃驚的是過去中國的情況。竟然有過從如今中國經濟發展來看無法想像的貧窮時代,簡直難以置信」。
「得知過去日本的GDP曾高於中國,我很驚訝」。
日本現在的年輕人完全不了解日本過去的經濟發展。而且他們對中國也只有經濟發展之後的印象。
我一直以為日本的代溝可能並不明顯,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50多歲的我和20歲的他們之間,對華印象有著嚴重的差異。我再次切身感受到這一點。
![]() |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