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42)樹木希林最後的電影
2018/11/2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前幾日,我看了今年9月去世的女演員樹木希林的最後一部電影《日日是好日》。這是非常好的一部作品。
![]() |
電影《日日是好日》的宣傳畫冊 |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女性的成長」。
劇情是平凡的年輕女大學生典子(主演:黑木華)某一天到茶道師傅武田老師(扮演者:樹木希林)家中學習茶道。典子每週學習1次茶道。在這期間,她經歷了畢業、就職、失戀……在每天積累各種人生經驗的同時,眼看著就快到了40歲。
電影的場景只有茶室和主人公的家等幾個地方,登場人物也很少。沒有華麗的表演、動作和有名的場所,故事起伏也不明顯,但作為描繪人的內在和心理變化的作品,獲得了高度評價。
此前,提到與茶道相關的電影,有描寫千利休(生活在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日本代表性的茶道宗師)的電影《尋訪千利休》等數部作品,但除了關於利休的作品以外,將茶道本身拍成電影的作品並不多。
《日日是好日》的原著作者是隨筆作家森下典子(生於1956年),電影改編自2002年的著作《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森下本人在大學畢業後到多家出版社應聘,但都沒有被錄取,並不順利。但是,她通過學習茶道,感到自己一點點在發生變化。
茶道是「形式」的重覆。細緻的規矩很多,決不允許改變規矩。
例如進入茶室時,必須左腳先進。在一張榻榻米上走6步,第7步走到下一張榻榻米。在將茶喝光時,要發出聲音一飲而盡。在喝茶之前要吃豆沙餡點心。
典子最初問武田老師「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必須這樣?」,武田老師教導她説:「不知道意義也沒關係。茶道首先從‘形式’開始。首先建立‘形式’,然後往其中加入‘心’。首先要讓身體記住」。
同樣事情的重覆就是「形式」。如果用頭腦思考,會出現不符合邏輯等疑問,但武田老師表示,「不能用大腦思考」。在做的過程中,手和身體會自然而然動起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