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56)才明白迷惑背後的定理

2019/02/1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中國人大過年,都好像一定要執拾。什麼叫「年廿八,洗邋遢」?大抵就是把一年你用過的留過的東西,都整理一下,所以才叫「重整」了吧。

    

     這陣子,因為網路電視平臺的節目,有一個日本女人在美國大受歡迎。這位漢字叫近藤麻理惠的女士,似乎在日本或是華文語圈,都不太多人認知。但只要你説 Kondo Marie ,似乎在歐美地區,就有很多人知道。她所主張的生活態度,就是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前説的「生活簡單就是享受」,又或是很多很多很多年前説的「斷舍離」。現在,就用了一句英語了叫 spark joy,即日語説的「ときめき」。招式也不是很新穎的。你有看過電視臺那些幫人裝修的「before and after」節目嗎?大抵就是幫你重新大裝修,什麼「宜室宜居有辦法」,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把「沒有用的東西都扔走」。把所有東西都看一次,感受一次,拿在手心,覺得有需要的就留下,覺得沒有需要的就扔走,自然你的家居,就會變得煥然一新。

    

     當然,這種「執拾達人」的信念,是很令人拜服的。Kondo 跟《粉紅救兵》(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s)很不同。《粉》是一種夢幻式的轉變,你家居要改變嗎?他去買衣服買食材學其他東西好了,裝修的買傢具的換衣服的那些同志會幫你處理所有問題。但 Kondo 就清楚的説,我的玩法是你要自己執拾,你要享受那一種 spark joy。你要知道你愛什麼,用什麼,想要什麼,要守住什麼。

     你想怎麼樣。

     五個字,説出來簡單,但卻是大哉問。中國人學不會嗎?你有讀過論語嗎?論語》〈八佾〉第三: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用現在大家都明白的語文説一次:林放來詢問孔子,婚喪喜慶舉行的準則。孔子説:「問的好啊!辦喜宴,與其奢侈,寧可節儉。辦喪禮,與其簡易,不如安靜哀戚。」

 

    

     不是「生活簡單就是享受」嗎?不是「斷捨離」嗎?為什麼現在就又要叫做spark joy,大家才猛然發現,自己原來不需要那麼多東西?

人類進入了資本主義的生活之中,大家內心深處其實都明白也知道,我們消費地球的資源,去建構我們定義的「快樂」。


 

     快樂是什麼?以前是源自「自己的感受」,為什麼人類要吃香喝辣?大家追求的,是一種感官的刺激。吃魚翅,什麼「龍蝦做早餐」,坐飛機之前要到Lounge (貴賓室)喝Brut香檳,就是要給自己感官的刺激,要麼就是拍照留念,或是在朋友聚會的時候炫耀一下。現在呢?自社交網路出現之後,大家的spark joy,都是人跟人的比較。你不難發現人類已不知道其實什麼叫好或不好,只要有人拍照打卡放上網,那就叫好,那就要做。你有去過泰國的潑水節嗎?人多,地板都是黑漆漆的污水,大家都在一個狂喜的狀態,大部份食店都因為過年而不開門做生意。那是一個好時機去旅遊嗎?對我而言,不是。

    

    

      但你發現很多人在那兒打卡,拍照,放上網,你就會覺得要去,想去。去完,你都會説是一個「不錯的經驗」。過年的時候去日本,真的好玩嗎?除了福袋,什麼都沒有。福袋也不一定有適合你的東西,而買回去之後,大部份時間都用不著的。你在香港,冬天也是20度的時候,你有需要有三件down jacket嗎?沒有。不需要。但為什麼買?因為人人都買完,把所有「戰利品」放到酒店的床上,拍一張照片放上網,之後就給人家知道,這趟旅行去得不枉。

    

     執拾,其實也是一樣。我的人生,也許都可以過得很簡單,只需要一個電腦,一支手機,幾本在讀的書,就可以過得舒服。為什麼我需要有百多件T恤,幾十條褲,幾十件外衣?真的有人在乎你穿什麼嗎?真的有人覺得你穿不同的衣服會特別好看嗎?也許不會。但為什麼你想要?

 

     我們需要認同。我們需要刺激。我們需要一種消費過程,去告訴我們天天工作,辛勤營役,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就連Kondo 的執拾,也是一樣。當你發現,你的社交網路忽然出現大量 Kondo 式的執拾後的「照片」,然後hashtag #sparkjoy,你也許就明白,執拾,也許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給別人看到「我會Kondo 式」的執拾吧?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代表個人點,不代表日本經濟(中文版:日中文網)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