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57)人呀,人
2019/02/2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我們還需要這麼多人嗎?
這陣子,大家都在討論2020這個中期目標。究竟2020年之前,應該買房子嗎?富士電視臺的清談節目《Downtown Now》就到了著名酒店連鎖集團 APA Hotel 的名物女社長。女社長除了在鏡頭面前坦承自己如此成功,承認自己擁有一些平常人看不到用不著的「裏力」以外,她還勸戒電視機前的觀眾,現在是買房子最後最後最後的時機。
![]() |
女主持人問説:「有很多人説東京奧運之前都不應該買房子,因為這樣子價格會一直……」社長就回應説,現在已經是「買房子最後最後最後的時機」,因為這陣子是「異常的超低利子時代」,這陣子完結了,就難以再找別的機遇再買房子了。
2020年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年份,去整理一下自己可以做什麼。問題是,我們真的有足夠的智慧,去處理我們的未來嗎?日本雜誌《Trendy》建構了一份未來報告説,他們説日本的科技界,現在都跟中國的深圳有很類似的走向,大家都以人工智慧(AI)以及「無人」作為未來發展方向的藍圖。日本在發展「無人派送」,「網路購物」、「無人超市」服務,電子支付系統等等。
未來是什麼?未來,可能就以你跟朋友聊天的內容,以及你的GPS定位位置提供的「地理資訊」,再看你曾瀏覽過什麼資訊,再以AI分析,從而把「你想要的東西更有效率的呈現你面前」。好幾年前已有人曾經説過,你在某個網路平臺瀏覽越久,他們就越知道你「內心深處」有什麼是「必買」的。如農曆年的時候,你會網購「紅色」的內褲嗎?
坦言,我有這個習慣。每年從不同的網路平臺買一條紅色的內褲,在初一的時候穿。結果呢?我這陣子,臉書的廣告,都是各路品牌的「紅色內褲」。更不消説,只要你在臉書的messenger 中曾經説過你想去「台北」旅行,航空公司的「台北特價機票」以及酒店訂房平臺的「台北超筍優惠價」(台北超夯優惠價)的廣告就飛出來了。
更有懷疑論者的朋友説,最近他有幾聲咳,在工作的時候咳嗽幾聲,三十分鐘後就看到中醫以及咳嗽感冒成藥的廣告了。
以AI 建構人類未來,真的是好事嗎?賢人霍金曾經警告兩件事:不要回應外星人的訊號,不要研究人工智慧。在未來的日子,我敢肯定,人工智慧定當可以取代很多現在被視為是「專業工種」的事情。比方説,我的學生在做會計師的工作,天天的日課,就是去檢測一下某些準備上市的公司的單據是否清晰,然後想盡辦法把那些不可能亦不應該符合上市公司條件的數字,變成可以在法規容許下上市集資的計劃書。這些東西,需要的是一種「人類的智慧」嗎?還是,這不過是一種「工多藝熟」的反覆程式?只要事情牽涉「工多藝熟」,人類真的可以夠電腦來嗎?
最近一次去北海道十勝,去一家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像神一樣的小孩。他可以把場內的貨品的價錢,都在過收銀機之前,準確無誤的把價錢讀一次出來。我看著這個高中的打工小孩,如果換了是十年前,他大抵很快就會成為「城中名人」,之後上電視,之後就成為「大家的話題」。他的價值,一定會有所提升。但隨著電腦科技越來越進步,人類的所謂「能力」都逐個被取代,大家都以「電子支付」、「無人便利店」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那生而為人,除了感到無聊和抱歉之外,還可以做什麼?
![]() |
在「猩便利」無人便利店,可用手機掃描貨架上的二維碼進行支付(上海) |
在未來發展的大藍圖中,我發現大家都好像「想像到一件事」。工作也許已不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因為很多工序都極有可能被取代。人類剩下來的勞動力,可以如何處理呢?有説,加拿大解放了「大麻産業」,泰國也成為亞洲第一個開放大麻作藥用功效的地區,目的是要向全世界陳示,大家「沒工可以做了」,都是回到六十年代,抽抽大麻make love no war 的日子。
但有時候從日本的新聞中讀到,某些仍在上位,有權擁有政治力量的老人家,倒是天天念茲在茲的説「釋放女性勞動力就可以令日本的GDP上升幾個幾個百分點」,「日本不考慮移民政策就會被鄰國中國追過超越」的時候,我有時在想,這些人知道什麼叫社交網路嗎?知道什麼是智慧型手機嗎?
過去十年,因為網路、寬頻、智慧型手機,我們的生活已有翻天覆地的轉變。我們真的可以用過去三十年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未來五年或十年的生活體驗的轉換嗎?還是,我們都得有心理準備,其實我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當權者,在位者,對太多事情都不明不白,要他們在結構上轉型,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什麼AI又好,外星人訊號也好,只要是超越「民主選舉」之下産生的當權者的智慧,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
人呀,人,我們準備好改變了沒有?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